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917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宁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秋节从产生之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先民崇拜的对象。月亮在阴阳理论中,象征着阴。所以在古代神话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国最早的神话著述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于玉山和昆仑,此二山皆为月精所住。在汉代画像砖

2、中,也有西王母居于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东王公相会的情节。而我们熟悉的嫦娥,原型则是山海经中的帝喾之妃常羲。到汉代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除了神话故事,中国人对月亮的祭祀活动同样开展得很早。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统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阳,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来取得教化民众的效果。到隋唐之时,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与此同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中秋夜与杨贵妃在太

3、液池凭栏望月,说明当时中秋赏月已经成为风俗。中秋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从何时而起,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经相对固定,并包含一定的节日内涵了。从那时起,中秋与“团圆”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加之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等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理想状态的一个具体表现。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团圆的无数遐想。就连食物,也要做得圆润,名为月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盛唐以后,中秋话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诗

4、歌当中。这类诗歌表达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乡。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人生波折分别,就像月相盈亏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离散更为伤感。所以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而韩愈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则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叹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赏一轮明月,便能遥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哀伤。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中秋雨霁,月色入户,陆游只能感慨:“平生

5、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玉笥峰头的一轮明月,也是他心头难以割舍的故国家园。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如今,每逢传统节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团体,都会自发组织活动庆祝。大家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展示才艺,一同遥寄对祖国的思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诞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和太阳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这从山海经和汉代画像砖中有关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C虽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为山海经帝喾

6、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见于淮南子,但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D对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由国语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传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祭月的时间由秋分日变成了中秋日,以统治阶级为主题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 B隋唐史选择在中秋祭月,与天气干燥、空气洁净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的记载,表明中秋赏月在唐已成风俗。 C“团圆”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与中秋日正是月圆之时以及“圆”所代表的圆满、完整等特征关系密切,“团

7、圆”也因此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D中秋作为诗歌吟咏的对象,在盛唐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之中。这些诗歌也多是借月抒怀,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中秋月表达思人思乡诗歌的出现,除了和月相盈亏与人生波折极为相似易引起伤感之情有关之外,还与离散之人共望明月,借以寄托相思有关。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取其“团圆”之意,这在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现象。 C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和陆游的“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的诗句,同为

8、写月,但寄托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个人的家庭团圆到国家的统一稳定,文人士大夫们面对中秋月冲破小家的束缚,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

9、。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七。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唐才子传王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B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C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

10、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D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岁善辞章 善:擅长。勃往省觐 省:探望、问候。B勃至入谒 谒:拜见。僚吏疾之 疾:厌恶。C王通之诸孙也;慨然思诸葛之功;刘祥道表其材;勃尽得其术 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其”意义和用法不同。D.以夸盛事又以虢州多药草心织而衣顷刻而就 中“以”意义和用法不同;“其”意义和用法相同。6与“事觉当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客有吹洞箫者 B童子何知C怀帝阍而不见 D俨骖于上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

11、。(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唐多令 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矾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8、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5分)9、本词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3) 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

12、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杜牧赤壁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聚宴符浩勇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

13、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

14、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 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 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

15、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