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八校联考七年级历史12月试题及答案_1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911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感市八校联考七年级历史12月试题及答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孝感市八校联考七年级历史12月试题及答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孝感市八校联考七年级历史12月试题及答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感市八校联考七年级历史12月试题及答案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感市八校联谊 2016 年联考七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孝昌卓宇学校陈燕一、 选择题(22 题,每题一分,共 22 分)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 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 人类( )A元谋直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9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 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A启B汤C盘庚D纣 10与“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词有关的暴君是()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11下列各项政治制度

2、,西周采用的是()世袭制禅让制等级制分封制ABCD 12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智汇文库 专业文档2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劳动C自然进化D 生产工具的进步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起到了决定作用()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牧野之战烽火戏诸侯国人暴动周平王迁都ABC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4

3、下列农作物属于半坡居民种植的是()麦粒粟粒稻粒菜籽ABCD 5尧舜禹时期,有关推荐部落首领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采用民主的方法推荐 B这种选举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C这种选拔首领的方法在当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这是因为当时人民还没有私有观念的结果6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A北方栽培粟B南方栽培稻C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D由食物的消费者变为食物的采集者 7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打制石器铁农具 磨制石器 青铜器ABCD 8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表明什么()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B 夏朝的奴隶

4、制远比商朝残酷C商朝的奴隶制比夏朝的民主D商军联合了周边的各部落起兵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5“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各诸侯之所以能如约前往的原因是()A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B想借机见见周王 C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D诸侯为了讨好周王1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

5、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1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兴修D封建制度的建立 18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19“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主要是因为()A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 C根据军功授于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0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其思想精华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6、轻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1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是()A项羽、刘邦B陈胜、吴广C韩信、张良D刘秀、朱元璋 22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A秦国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C陈胜、吴广起义D汉武帝的“推恩令”二、材料题23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 A、B、C、D 代表的国家名称(4 分)(2)图中的 E,F,G 三国是由()(1 分)分裂而

7、来的,史称()(2 分)(3)春秋时期诸候国众多,到战国时期 实力较强的只剩下了七个国家,这 一变化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发 展趋势?(3 分)24(8 分)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都江堰图二二王庙(1)图一是我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假如假期你想去参观它,应该去哪个省?(2 分)(2)图一这个水利工程是在何时修建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 分)(3)图二是为了纪念图一中这个水利工程的修建者而建的,这里供奉的是谁?他对当地作出了 什么重大贡献,人民用这一种方式来表示对他的尊崇?(3 分)25(10 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割据征战时期,也是我国的一次历史大变革时期。改革推动社 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 2卫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 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3 分)(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开始变法?他变法的主张与战国时 期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似?(4 分)(3)“卫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的变法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3 分) 智汇文库 专业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