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904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GAC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GAC)出题人 : 刘明娜 审题人:高莹 第卷1、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5)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

2、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3、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张良出,要项伯。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将军战河北 。 D秋毫不敢有所进。3. 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若入前为寿C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吾得兄使之4. 与“不如因善遇之”一句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

4、策。B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因人之力而蔽之5. 下列各句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善留侯张良-(项伯)平时和张良交好 。 B毋纳诸侯-不要让诸侯内部的军队进来。C毋从俱死也-不要跟从(刘邦)一起送死了 。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希望您把我的情况全部告诉(项羽),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

5、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

6、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7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8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

7、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 确地表达了出来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9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

8、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10对第一段话的景物描写,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到动态,由近写到远B由动态到静态,由远写到近C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写到远D由静态到动态,由远写到近(3) 基础巩固,完成(11-15)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C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D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B怨灵修之浩荡兮。C吾独穷困乎

9、此时也。D宁溘死以流亡兮。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C进不入以离尤兮D芳菲菲其弥章。1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步余马于兰皋兮。B谣诼谓余以善淫。C既替余以蕙纕兮。D不吾知其亦已兮。第卷二、主观试题:本卷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默写、和作文三个部分。皆为必答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生若直木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

10、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次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11、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

12、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

13、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注镇纸:(书画家)写字画画时压纸的东西,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锛子:斧的一种。1“生若直木,不语斧凿”是作者对“语斧凿”的否定,文中多处提到了“语斧凿”的表现,请概括说明其中两处。(4分) _ _ 2“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作者“佩服”的是什么?(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作者“收到镇纸”时正好在“读一个小说”,这两件事是巧合呢,还是有意安排?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_ 4 就本文的思想内容,谈一点你的感受(100字左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