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886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出题人:董文颖 审题人:尹玲惠4. 刀。 第卷 阅读题(1-16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

2、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

3、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

4、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

5、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1. 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B.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

6、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C.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 国。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 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 系

7、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 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 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D. 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 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 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B.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

8、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 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C. 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 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 合。 D. 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 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2)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 周敏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

9、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

10、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

11、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重新获得自由的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的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

12、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4),男

13、,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5岁时的张贤亮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

14、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B.“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C. 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 在苦难的生活中,为了活下去,他反复阅读资本论 。D.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5. 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6. “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 括。(6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就在昨天的傍晚, 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