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79835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分1.2016年5月,“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无锡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进入整体试运行阶段,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质量提升的是()A对污染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C加大汽车尾气检测力度,减少空气污染D减少使用农家肥,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进行解答;B、根据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进行解答;C、根据汽车尾气中含有空气污染物进行解答;D、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

2、和土壤进行解答【解答】解:A、对污染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利于环境质量提升,故B不符合题意;C、加大汽车尾气检测力度,能减少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用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2. 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3、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夹取木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炭发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豆油B蔗糖C面粉D泥土【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4、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豆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5、A硫酸钾B硝酸铵C磷矿粉D氯化钾【考点】化肥的简易鉴别【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从外观看主要是对它们的物理性质中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或无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色或褐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化肥外观进行的考查,通过对各种化肥颜色状态的分析,知道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5.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A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B氢气燃烧条件难以满足C制备氢气原料极其匮乏D氢气燃烧过程难以控制【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

6、【分析】根据氢气的特点以及制取和储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制取成本高且不易贮存是氢气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故正确;B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燃烧条件很容易满足,故错误;C目前水资源受污染状况可控,大量的海水淡化后可用,故错误;D氢气燃烧可以通过阀门来控制,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氢能源的认识,学生应明确利用水分解制取氢气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明确氢能源的优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6, 下列是今年无锡市实验操作考查“药品的取用和加热”中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

7、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防止沾的污物腐蚀瓶内的药品,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洒落;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然后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防止沾的污物腐蚀瓶内的药品,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洒落,图中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

8、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熄灭,不可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 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B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C用两杯等体积的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D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水的净化;塑料及其应用【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蛋壳的

9、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报纸的透气性好,而保鲜膜的透气性差,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B、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C、报纸的透气性好,而保鲜膜的透气性差,用两杯等体积的水可以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D、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

10、净水的目的,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不能制取纯净水,故选项课外实验不能成功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8. 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奶制品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来源之一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C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小,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D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考点】均衡

11、营养与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钙元素的来源来分析;B从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去分析解答;C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这是人体获取钙元素来源之一,故正确;B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故正确;C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虽小,但是起到的作用却非常大,如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错误;D糖类和油脂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故正确故选C【

12、点评】“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9. 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分析;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D、根据二

13、氧化碳的利用分析;【解答】解: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故说法错误;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宏观和微观说法上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要熟练掌握10. 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

14、C时,NaCl的溶解度为31.6g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5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KNO3,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5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不是31.6g;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

15、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因为水分蒸发,有固体析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100gKNO3,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46.1%,50%是错误的【解答】解:A、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不是31.6g,故选项错误;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因为水分蒸发,有固体析出;故选项正确;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100gKNO3,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46.1%,50%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