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79832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5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9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3东营市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

2、发挥价格机制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C“蒸馏法”是人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这祥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D通过应用新技术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4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方程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B青蒿素中C、H、O三

3、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4%D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5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吃海产品、肝脏、奶类、豆类、小米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必需的锌等微量元素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有效减少碳排放C学生在食堂多用自带饭盒打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少叫外卖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为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尿素CO(NH2)3等化学肥料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KO3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两个乙醇分子:2C2H5OHD工业上炼

4、铁的主要反应原理:3C+2Fe2O34Fe+3CO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B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表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河北科技大学杨春雨发明的“诺贝尔奖”级的新基因编辑技术,说明人类可通过肉眼观察DNA分子并对基因进行编辑D人们研究物质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物质或能量8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4B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D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

5、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B证明铁在氧气中能燃烧C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证明某化肥是铵态氮肥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2分)10汽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新型汽车制造大量使用了金属、橡胶和复合材 料请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制造轮胎的橡胶是(选填“天然高分子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节能、环保、安全是促进车身材料技术进步的主动力,下列使用了复合材料的是A汽车的挡风玻璃(由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 B汽车车保险杠使用的塑料C汽车防撞梁、车门等用的高强度钢D汽车车架实验的镁合金(2)汽车轮毂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的原因是(3)信息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元

6、素符号)信息二: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用铝制品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信息三: 性质金属 导电性(100为标准) 密度(g/cm3) 铜 99 8.92 铁 17 7.87 铝 61 2.70综合上述因素,常选用表中三种金属中的作为高压输电线,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4 )初中化学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常见金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冶金,如在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新的金属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填化学式);另一种是火法冶金,如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高温加热,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

7、合金已知炉甘石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ZnC03Zn0+C02,请写出生成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1)由图1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2)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填名称)(3)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是(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氯化钠(选填“”、“=”或“”)(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

8、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b,c1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1)写出化学式:B,F(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

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1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A用100mL的量筒量取30mL水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里的液体C酸液、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E实验室制取气体前,先检査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F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1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仪器b是分液漏斗,可通过旋转活塞分次滴加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a、c的名

10、称是:a,c(2)实验室用KMnO4制取0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填字母序号),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填数字序号)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密度与空气接近 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C0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请将可能的原因填入下表(答出两条即可),并就用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可能的原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原因一:猜想的结论正确

11、原因二:(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填装置序号)(5)某可燃性气体可能是乙炔、甲烷、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已知13g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9g水,则该气体可能的组成为A乙炔 B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C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D甲烷和乙炔的混合物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1分)15铁的锈浊对社

12、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实验次数13456取样品质量(g)31.031.031.031.031.0取稀硫酸质量(g)30.090.0120.0150.0180.0产生气体质量(g)0a0.30.50.6(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2)a的数值为(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

13、铁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9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利用了木炭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