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804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姜堰区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入答题纸对应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一些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本次考试所在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3下图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

2、是A山的“倒影” B日食 C汽车观后镜 D雨后彩虹 4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吃冰棍解热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有少许“白粉”,这是由凝固形成的5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C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6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橡皮膜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B敲瓶底火焰

3、摇动A探测海深7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速度 B音调 C音色 D响度8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A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汽化 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 汽化10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BACD11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

4、在消融的冰凌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逐渐变干C夏天湿衣服晒干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改变?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13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蒸发后沸腾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14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

5、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5下列实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A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B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C夜晚小轿车车内灯应关闭 D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16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小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红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6、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红外线灯17下列图像中,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C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19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2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沿水平方向向平面镜靠近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

7、变为10cmC铅笔与像的距离减少30cm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实线位置,则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2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其声带的 产生,并通过 传到学生耳朵里的;物理课上,老师让大家玩一个游戏,某同学说“猜猜我是谁?”,其他闭着眼的同学立即说出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是根据 来辨别的;用抽气设备将真空罩内气体逐渐抽出,听到的罩内电铃发出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22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仅改变钢尺伸

8、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3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形成的;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 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色的24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在很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冰,这是 现象,在此环境下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冬天,夜晚气温若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9、选填“内侧”或“外侧”)25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丁烷,这种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利用纸锅烧水,可以将水加热到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原因: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26“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进入预定轨道,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上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 、 (填物态变化的名

10、称),这些物态变化均需吸热从而避免烧坏火箭27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示意图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是视力表的 (填“实像”或“虚像”)若测视力时,要使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则人距离其背后的视力表为 m28如图,在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 ,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 形成水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三、解答题:(共32分)29(4分)按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ABAO35N(2)

11、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试作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甲 乙30(5分)通过如图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叫 现象,这说明 ;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色光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色,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在可见光中 的热效应最强 31.(8分)如图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时,除了图示器材,还需的测量器材是 (3)a、b两组

12、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右图所示,问a、b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试写出两点)(4)当水沸腾时,观察发现,气泡上升时体积 ,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比沸腾前略微 (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5)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小宇提出疑问:曾看见端上桌子的砂锅里的汤,没有火加热但仍沸腾,请你解释原因: 32(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乙时间/min温度/0510-5-10510152025甲冰(1)实验中,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熔化经历了 分钟;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第10min时,物质处于 态33(3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54536060(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上表中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