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795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光现象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多彩的光第一讲光现象 1(2016重庆中考A卷)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A.路灯下的“人影”),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 ,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2(2016郴州中考)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B)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第2题图) ,(第3题图)3(2016株洲中考)(多选)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

2、是(AD)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甲4(2016天津中考)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B),A) ,B) ,C) ,D),乙)5(2016武汉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6(2016香城中考)

3、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面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C)A30cm B60cm C90cm D120cm7(2014泰州中考)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反射_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虚_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上_(选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解析:(1)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反射光;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移

4、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如果竖直安装,光线经反射后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8(2016河南中考)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灯泡S,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第8题图),(第9题图)9(2016随州中考)如图,水面下的潜水者眼睛在E处,他观察空中的小鸟S,看起来小鸟在S处。画出一条光线表示成像原理。10(2014抚顺中考)下面是晓

5、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_B_(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反射角等于入射角_;入射角153060反射角153060(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_玻璃板_,并取来了两个_完全相同_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_不再重合_(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_相同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11

6、(2016河北中考)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图1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41.8_。(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反射光_。(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不会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2(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

7、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12(2016连云港中考)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玻璃板厚度/mm555101010151515像距/cm3.005.808.703.956.509.353.185.407.85物距/cm2.655.508.353.305.958.722.054.306.90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0.350.300.350.650.550.631.131.100.95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如果是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其他合理说法也可)_。(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其他合理说法也可)_。(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薄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虚像_(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_mm_(选填“mm”或“cm”) 智汇文库 专业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