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9289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3 过去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明的探源,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第三课,中华文明的曙光,学科网,第一课时,课标链接,中华文明探源,课标: 2-1-2 例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2-1-3 例举表现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课标链接,中华文明探源,第一课时,课标链接,Z.x.x. K,Z.x.x. K,课标链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中国原始先民生活历程的基础上,通过远古文化遗存和古老的传说来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

2、学生对本单元第二课其他地区早期文明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要了解某地区早期文明需要包含哪些要素,为学习中华文明的曙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中华文明探源,第一课时,课标链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从整体学情来看,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观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但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可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感兴趣,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中华文明探源,第一课时,课标链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地域特征。能试着描述早期中华文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上述中华文明成就,列举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地,描述自然环境特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探讨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探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中华文明探源,第一课时,课标链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作用。 难点:为什么出现文明,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至今。,第一

4、课时,中华文明探源,Zx.xk,Zx.xk,课标链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法: 图文结合法:教师利用图片和文字说明来直观反应说明事物。 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新课程理念,将事物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对比能力。 小组合作法:设计依据,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相互认同和接纳,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 自主阅读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总结反思法、分析归纳法、活动参与法,第一课时,中华文明探源,课标链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视频

5、导入: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视频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由多地区文明交融组成。,中华文明探源,第一课时,环节一:走进中华文明 出示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地图中发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及其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中华文明探源,环节二:探究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有哪些重要的特征?通过“考古文物分析”活动来完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个记录员,一个发言人),完成下列任务: 1.仔细阅读课本109-111页的文字与图片。 2.各组选择一样考古发现进行讲解。 3.说说这一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习

6、找出书本中的重要知识,陪养学生自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决定最终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中华文明探源,环节三:感悟中华文明 前面所学的三大文明现在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遗址遗迹,而我们中华文明延绵至今,为了使我们的文明代代传承,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 学生的探究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应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学会关注社会,树立和平意识,可持续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中华文明探源,文明发祥地,板书设计:,中华文明探源,中华文明的曙光 (特

7、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手工业,早期农业,社会分化,早期城市,精神世界(原始宗教),文字,文明的标志,谢谢指导,中华文明探源,蛋壳黑陶杯,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黑如漆,亮如镜 薄如纸,硬如瓷”,“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玉镯,玉琮,玉璧,中华文明探源,想一想: 结合图思考半坡、河姆渡先民的建筑与这一时期的二里头宫殿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二里头宫殿,排水沟,中华文明探源,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塑,舞蹈纹彩陶盆,中华文明探源,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安徽含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龙虎堆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