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059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政治 第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c)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_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c) (1)社会存在_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 _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自 主 学 习,物质资料,精神,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从性质上说,_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

2、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提醒 这里的社会意识包括各种意识现象,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要点辨识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先进,推动,1.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要 点 阐 释,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思考: 上述漫画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 提示: 强调依法治国,源于严峻的社会形势,也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合 作 探 究,“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存在与

3、社会意识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解析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首诗主要说明农村儿女受所处的社会条件的影响,学习耕织、种瓜等。然后与选项进行对照,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否认了自然环境、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的作用,明显错误;D项也不准确,自然环境只是影响人的意识,而不是起决定作用。 答案 B,应 用 体 验,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 (1)地位: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_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

4、作用(c)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_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作用;当生产关系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作用。,自 主 学 习,生产活动,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关系,适合,不适合,阻碍,推动,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c) (1)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_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_经济基础状况时,它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_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c) _的规律,_ _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

5、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点辨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 提示: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才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决定,反作用于,适合,促进,不适合,阻碍,如何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3)生产方

6、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要 点 阐 释,(4)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5)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957年,前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在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

7、上英国。在工业上,1958年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 000多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大跃进”。,合 作 探 究,思考: (1)“大跃进”运动是一场错误的运动,它的危害有哪些? (2)你能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明“大跃进”运动是一场错误的运动吗?,提示: (1)大跃进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滥用各种有效资源,使得土地荒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2)生产力

8、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大跃进”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而改变生产关系,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基于( )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A. B. C. D. 解析 户籍制度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才能促进经

9、济基础的巩固,正确。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关系只有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确。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B,应 用 体 验,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发展的过程是_。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a) (1)社会发展是在_、_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 _实现的,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提醒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自 主 学 习,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10、上层建筑,争,阶级斗,阶级斗争,(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_、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_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_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 要点辨识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 ) 提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非对抗性,自我发展,生产力,经济基础,强大动力,分清社会进步的内涵、原因和趋势,要 点 阐 释,社会发展的动力,漫 画 图 解,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

11、革认识正确的有( ) 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A. B. C. D. 解析 是对改革的正确认识;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C,应 用 体 验,知 识 归 纳,1.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

12、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 “汽车道德”的出现是由汽车社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目唯物史观的限制要求;B、D两项都在强调社会意识,与题意不符。 答案 C,课 堂 检 测,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道德失范现象,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13、性,B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C项表述错误;A、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3.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A,4.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考试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历经多次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可以表明( ) A.

14、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C.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 D.人类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创新 解析 “高考制度历经多次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是指上层建筑的调整,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错误;人类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实践,D错误。 答案 B,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解决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使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A. B. C. D. 解析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不符合题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表述错误。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