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001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6.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课件苏教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 理解和正确使用,考纲要求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要求考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词语。这里的“词语”指常用的规范的词语。 在浙江高考试卷中,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从未中断。考查的重点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词语(包括熟语)使用的正误,形式是单项选择题。所考词语一般是常见常用且易混易错的。选项内容多为选自报刊中的新材料,贴近现实生活。考查重点明确,题型稳定。,-3-,1,2,3,自主学习 明确高考怎么考,-4-,1,2,3,1.(2016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析:A项,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

2、承受艰难、痛苦。句中用来指欣赏交响乐,适用对象及语境都不对。,-5-,1,2,3,2.(2015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解析:B项,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如“他工资不多,但每月都有结余”。句中明确表明是“省吃俭用”,所以应该用“节余”,而不是“结余”。“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或东西。,-6-,1,2,3,3.(2014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7-,-8-,一,二,三,四,五,六,方法探究 寻求考题怎样答,-9-,一,二,三,四,五,六,一、近义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近几年

3、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范应用上。 同音词有的是近义词,有的不是近义词,我们把它分为“同音近义词”“同音异义词”。同音近义词如:“祛除”“驱除”,“侦查”“侦察”,“融解”“溶解”,“启用”“起用”等。同音异义词如:“包含”“包涵”,“品位”“品味”,“蜕化”“退化”等。 异音近义词是指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的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应用范围却不同。如:“捐赠”“馈赠”,“风范”“风尚”,“制约”“约束”,“囊括”“涵盖”,“迟疑”“犹豫”等。,-10-,一,二,三,四,五

4、,六,典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一,二,三,四,五,六,解析:A项,歆羡:羡慕,含有希望得到的意思,与语境吻合。B项,窥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的意思,与句中“黑暗中”“隐隐”等词所形成的语境吻合。C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与“熟悉”“一个多小时”等词所表达的意思吻合。D项,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不能用于形容饥渴这一同类的事物。 答案:D,-12-,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 辨析近义实词的关键是“同中求异”,要准确分析词语与所在语境的吻合度。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辨析: 一、从词义角度辨析 1.弄清侧重。 重点分

5、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如“亲密”“亲切”“亲热”三个词语的辨析。“亲密”的意思是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切”形容热情而关心;“亲热”的意思是亲密而热情。不同语素显示了三个词各有侧重,“亲密”重在彼此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重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感情真挚而恳切;“亲热”重在显示彼此间态度的热情。,-13-,一,二,三,四,五,六,2.把握轻重。 词义的轻重与用法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词义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表示的程度浅;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如“相信”“信任”“信赖”三个词,“相信”表示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信任”表示相信而敢于托付,“信

6、赖”表示信任并依靠。这三个词的词义由轻而重,后两个词的感情色彩浓。 3.辨明范围。 不同词语使用的范围不同,要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不同的范围。如“包括”“包含”“包罗”三个词同义,都是“里边含有”的意思,使用的范围依次由小到大。,-14-,一,二,三,四,五,六,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有一些词语自身所具有的感情色彩有区别,如“果断”“决断”“武断”,都有作出决定的意思,但是它们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所使用的场合(语境)有区别。这三个词依次为具有褒义色彩、中性色彩、贬义色彩。 语体色彩。词语使用的不同的语体环境是有区别的,如“商榷

7、”和“商量”分别适用于书面语和口语。,-15-,一,二,三,四,五,六,1.把握感情色彩。 准确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特点,使用时,根据需要准确选用。如“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用在批评否定的场合;“修饰”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观,偏于褒义,可用在中性语境中。“大肆”指无顾忌地放肆,带贬义;“大事”指大力从事,是中性词,在使用时,要细心区别。“推却”是“拒绝、推辞”的意思,是中性词;“推诿”是“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意思,带有贬义。这些词所使用的对象、环境都有所不同。 2.区分语体风格。 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就会使整个句子不协调,如“失败是成功他妈”“我对妈妈说:母亲,我回来了。

8、”这样的使用就混淆了书面语与口语的界限,显得很不合适。,-16-,一,二,三,四,五,六,3.词语使用时,在一般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变化。为了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有时褒词可以贬用,有时也可以贬词褒用。如“我那时真是聪明至极,竟然没有领会到父亲对我的一片爱心”中的“聪明”就是褒词贬用。再如“我不善于研究,写了一点文字垃圾,尽管是自己的思考所得,但是不敢登大雅之堂”中的“文字垃圾”在这个语言环境里,就没有了贬义色彩。,-17-,一,二,三,四,五,六,三、从用法方面分析 1.分辨对象,兼顾范围。 一些词语使用时要注意它的使用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谦辞还是敬辞。如“抛砖引玉”是谦辞,先

9、发言的人可以用,“狗尾续貂”是谦辞,后发言的人可以用;同样是称父亲,尊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而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这些使用对象不分清,就会造成误用。 2.明确搭配,辨清词性。 词语的搭配要合乎事理,要合乎习惯。如“雄伟”和“宏伟”,前者可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的雄壮、高大,也可以形容乐曲、绘画的宏大气势;“宏伟”指建筑的规模或计划的宏大,不能修饰“山峰”。,-18-,一,二,三,四,五,六,即学即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19-,一,二,三,四,五,六,二、易混虚词 跟实词相比较,虚词所表示的意义要抽象得多。它主要的作用是配合实词组句,帮

10、助实词表达意义。考查的重点对象是副词、介词和连词。,-20-,一,二,三,四,五,六,典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1-,一,二,三,四,五,六,解析:A项,侧目:眼睛不正视对方。形容敬畏。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B项,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是“以至”的误用,“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C项,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情感。不能用来形容“竞技状态”。D项,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答案:

11、D,-22-,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 使用虚词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 一、注意分清词性。 副词一般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前面起修饰作用。如“新来的经理和老经理一样,很会体贴员工”中的“很”是副词,表示程度深。 介词多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它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一个句子用不用介词,用哪个介词,用在什么位置,介宾结构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都要根据句意来确定。有的介词具有两种词性,有时会混淆,运用时要注意区分。如“和”:那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介词,引出比较对象)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

12、的暗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23-,一,二,三,四,五,六,二、注意辨别用法。 主要是注意辨别容易混淆的同类虚词。如“以至”“以致”两个词,“以至”侧重于“延伸到”,“以致”侧重于不好的结果。如:“造纸厂排出的污水,使周围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植物大量减产以至绝产。”句中“以至”应改为“以致”。 再如“不但”“不单”这一对词,“不但”和“而且(或并且、也、还)”共同表示递进关系。“不单”可以单独使用。如:“当初这么决定可不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此处“不但”应改为“不单”。,-24-,一,二,三,四,五,六,三、注意合理使用。 1.不滥用。 不滥用就是不该用的不用

13、。如:“发展中国家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有深刻的体会。”此处“也”应删去,因为“也”字必须在前面提到一种情况的前提下使用。 2.不重复用。 注意词语意思有无包含性,若有包含,千万要注意不能形成意思重复。如:“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此处“否则”和“要不是”意思重复。 3.不少用。 该用的词语不能缺失,一定要用上。如:“汉字改革的种种好处,对于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是十分明显的。”这里的“对于”置换主体,应该说成“对于来说”。,-25-,一,二,三,四,五,六,4.不错用。 不能张冠李戴,不能用错对象,要注意词语搭配和环境吻合。如:“我们已在各个角度了解到

14、了这些情况。”这里“在”应该用“从”才符合习惯搭配。,-26-,一,二,三,四,五,六,四、注意正确位置。 1.根据语意判断虚词位置。 如:“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处“经过他”改为“他经过”,因为整个句子的主语是“他”。 “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此处“至于”引起另一个话题,应当放到“哪所学校”前面。这个句子如果把“至于”放在前面了,就淹没了主语,应该把“我”放在最前面作主语。 2.注意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 如:“他不但知道这件事,而且已经开始处理这件事。”这是一个递进复句,分句主语相同,关

15、联词在主语后。“不但他知道这件事,而且其他人也都已经知道。”这个递进复句的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在主语前。,-27-,一,二,三,四,五,六,五、注意关联词语。 主要是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问题。 如:“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此处应该用“即使”替换“虽然”,形成“即使也”的搭配。有些关联词是成套使用的,不能随意调换。 “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既然是经典著作,都不适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此处“既然”应改为“虽然”,形成“虽然(但是)”的搭配。使用成套的关联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含义和语境的具体意义,使之相吻合。,-28-,一,二,

16、三,四,五,六,六、注意前后语意。 句中所用的虚词应该和句意相符,不能矛盾。 如:“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此处“近一个月来”和“一向”矛盾,“一向”应改为“总是”。尽管是虚词使用,但要注意它们所连接起来的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不能违背逻辑规律。 “飞机的轰鸣声传到了几十里开外。”这里的“开外”表示实际数量比说的大一些,前面要有一个定数。应改为“以外”。表约略范围的词语与数量词配合使用时,要注意有一个准确的度量,不能约略对约略。 “达尔文注意到任何品种的生物不但跟亲体相似,而且有些差异。”这里“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应改为“既又”表示并列关系更恰当。,-29-,一,二,三,四,五,六,即学即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遵照上级指示,今天我在会议上对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情况作了汇报,以上总结可能挂一漏万,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出。 B.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