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8678990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1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情分析】,二、常用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在广东高职高考中已有很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了,大多数情况下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进行考查,2017年采用选择题形式对常见文言虚词单独命题考查,2018年又没有出现这种题型,但是,2019年,在考纲中又把掌握18个文言虚词单列出来,因此,考生们应重视此考点的复习。,【考纲解读】,在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科考试大纲的“古代诗文阅读”中,增加一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把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单列出来了,这点值得师生们复习时注意。,【知识梳理】,考纲

2、要求掌握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一共18个。2010年以前,虚词的考查经常出现,均以不同方式进行设题。从20072009年的考题看,虚词的考查有四个选项八个句子,其中很多句子来自我们熟悉的课本,所以对基本篇目中重点虚词的用法要牢固掌握。 虚词的复基础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考生将杂乱零碎的虚词知识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在这里也把重点虚词常用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分类例说,提供在附录,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复习。,附录: 重点虚词常用意义和用法,【典例精析】,【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和例句均为“因为、凭借”的意思。A项是

3、“从”的意思;C项是“用、拿”;D项翻译为“用”。,【例题1】 (2017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见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从征平原功”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昼继夜 B.以货贿事发 C.乃以墨涂字观之 D.以命归之,【例题2】 (200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 秦士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而告曰: “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氏大惬,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逾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席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秦士大喜,因倾家资悉

4、与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只,曰:“席与杖皆周时物,固未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致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那个衣饮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我一文”。 【注】 命席:下令安排座位。,【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者”均为“的人”。B项“而”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却”;C项“之”,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助词“的”;D项“于”,前一个是“比”,介词,后一个是“在”,介词。,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5、 A.秦士有好古物者 闻者喷饭 B.踵门而告曰 而田舍资用尽去 C.告之曰 于是披哀公之席 D.盖又远于周矣 行乞于市,【例题3】 (2008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某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既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诟之

6、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知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日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前一个表被动,后一个是助词。B项均是

7、助词,表感叹,C项都译为“这件事”,代词,D项均为“于是”的意思。,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 不知所之 B.前后如此数矣 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C.州命录事参军鞫之 若水独疑之 D.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 乃引富民父子,【同类比较】,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答案】 D 【试题分析】 例句中的“以”是连词,可以译成“因为”。A项中的“以”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B项中的“以”是连词,可以译成“来”。C项中的“以”是介词,可以译成“用”。D项与例句是相同的,故选D。,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险以远,则至者少 B.而无物以相之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不赂者以赂者丧,【对点训练】,1.请写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动词,认为 介词,因为 介词,因为,连词,来 介词,凭

9、借 介词,用,把,介词,按照 介词,把 介词,因为,连词,因为 介词,因为 连词,因为,2.请写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介词,依靠,通过,副词,趁机,顺势,副词,趁机,顺势,副词,趁机,顺势,连词,于是,就,介词,依靠,凭借,副词,于是,就,3.请写出下列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副词,竟然,副词,却,却是,副词,才,副词,于是,就,判断动词,是,判断动词,是,代词,你的,副词,才,判断动词,是,判断动词,是,4.请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助词,表提宾,不译,助词,表去独,不译,助词,表去独,不译,助词,调节音节,助词,表去独,不译,助词,表定语后置,助词,表去独,不译,代词

10、,我,助词,表去独,不译,动词,到,代词,这种情况,代词,这些,5.请写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代词,自己 代词,那些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表反问,难道 代词,它,表揣测,大概 表选择,是 还是 连词,如果,6.请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表递进连词,而且 表转折连词,却,表修饰连词,不译 表因果连词,因而 表修饰连词,不译,表假设连词,如果 表并列连词,并且,7.请写出下列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副词,就 连词,于是,就,表转折连词,却 连词,那么,副词,就 判断动词,就是,8.请写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比 “见于”表被动 表被动 表被动 介词,比

11、介词,在,9.请写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动词,是 动词,当作 介词,替 语气词,呢 动词,作为 “为所”表被动,10.请写出下列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副词,将近 副词,尚且 副词,将要,副词,将要 副词,暂且,11.请写出下列句中“所”或“所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原因 的原因,用来的人 用来的礼数 “为所”表被动,12.请写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语助词,了,啦 兼词,于之,从那里,语助词,呢 兼词,于之,在那里,语助词,了,13.请写出下列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语助词,不译,14.其他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什么 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怎么,你、你们 像、好像 如果 如、比得上,吗,相当于“于”,“在”的 意思,的样子,吗、吧,和、同,同“欤”,呢,和,结交,动词,表停顿,不译,表判断,不译,表感叹,“呢”,表祈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