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965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考纲 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点一 内力作用,知 识 整 合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褶皱山脉,海陆变迁,喷出地表,放射性元素衰变,深 度 思 考 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续表,高 考 探 究 1(2013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应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

2、1山东文综,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解析 图中显示,处是断层,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答案 D,1.以地质剖面图或地貌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是近三年高考的常考点,考点二 外力作用,知 识 整 合 1能量来源:主要是 。 2主要表现形式,生物,崩解和破碎,冰川,地表岩石,风化产物,侵蚀,流水,风化或侵蚀,堆积地貌,太阳辐射能,深 度 思 考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

3、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地貌,续表,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地貌,3.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右图所示:,【方法技巧】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

4、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高 考 探 究 (2014安徽文综,3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1.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5、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 该地全年以偏北风特别是东北风为主,而沙山位于临湖西南一侧,且由松散沙粒组成,故沙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其沙源来自于枯水期露出的湖滩。沙山上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方向一致,冬季风势力强且经过湖面时摩擦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垄槽相间的地形。 答案 C,(2013福建文综,910)右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23题。 2该沙丘位于 (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3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 B C D,解析 第2题,一般冲积扇位于

6、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第3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答案 2.D 3.C,4(2010广东文综,17)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其成因是 ( ) A侵蚀一搬运作用 B搬运一堆积作用 C风化一侵蚀作用 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测点在距大坝下游很近的地方,由于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变大,大坝

7、附近水流速度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将原来河床沉积物中细小的颗粒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A正确。 答案 A,1.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的特点 2以区域图或地貌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的分布规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 识 整 合 1岩石 (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 组成的体积较大的 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矿物,固态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续表,固结,2.地壳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

8、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技巧点拨】 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9、。,深 度 思 考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岩浆:三进一出。 岩浆岩:一进三出。 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3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高 考 探 究 (2013上海地理,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

10、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B C D,解析 第1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2题,考查海底地形与地质作用。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1、。 答案 1.C 2.C,3(2012浙江文综,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解析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

12、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 答案 C,4(2012山东文综,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等。读图可知,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到侵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故D项正确。 答案 D,1.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岩石类型及地质作用 2.以地质剖面图、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以及岩层新老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