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957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2-,-3-,-4-,知识梳理,对点演练,二,三,一,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 2.类型:按成因与发生过程 ,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 、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5-,知识梳理,对点演练,二,三,一,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涝 和干旱 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灾害危害度较大。,-6-,知识梳理,对点演练,二,三,一,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1),(2)雨涝长期大雨或暴雨洼地积水 灾害,

2、-7-,知识梳理,对点演练,二,三,一,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原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8-,知识梳理,对点演练,二,三,一,(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3)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9-,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一、自然灾害的类型 1.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苏联时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

3、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 A. B. C. D. (2)尼泊尔大地震属于( ) A.地质地貌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10-,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3)“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复杂性 B.群发性 C.潜在性 D.突发性,答案,解析,-11-,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二、洪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图,完成下列各题。,-12-,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1)图中洪涝灾害次数

4、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灾害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 D.湖泊萎缩严重 (2)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答案,解析,-13-,要点一,要点二,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 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14-,要点一,要点二,-15-,要点一,要点二,2.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16-,要点一,要点二,典例研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蓉欧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

5、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17-,要点一,要点二,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答案,解析,-18-,要点一,要点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灾的形成原因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原

6、因。 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19-,要点一,要点二,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20-,要点一,要点二,2.洪灾的防治措施 结合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对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针对“容水”和“去水”过程,采取如下措施: (1)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7、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控制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21-,要点一,要点二,典例研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要点一,要点二,(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地势低洼,曲流多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 B. C. D. (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答案,解析,-23-,要点一,要点二,

8、方法技巧(1)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自然灾害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陡坡垦荒、过度放牧、樵采等。 (2)自然灾害防御措施的分析模型。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要因地制宜)和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24-,1,2,3,(2015上海地理)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霖,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右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据此完成第12题。,-25-,1,2,3

9、,1.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 受山体阻挡影响 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受地面增温影响 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 B. C. D. 2.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 气压降低 风向偏西 雨势增强 风速减弱 A. B. C. D.,答案,解析,-26-,1,3,2,3.201610浙江选考,27(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27-,1,3,2,材料二 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 ,下游 。,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