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922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 新人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 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激烈。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独立自主。,苏联,美国,2.方针政策: (1)“另起炉灶”。 含义:不承认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 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 交往中_。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先清除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 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 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国民政府,独立自主,帝国主义,平等,互利,(3)“

2、一边倒”。 含义:坚定地站在_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 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等17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_发展友好关 系。 2.过程: (1)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把_ 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_、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惠、_。 4.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 与国

3、之间问题的_。,民族独立国家,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基本准则,和平共,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 从_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_和_问题。 (3)成果:达成_。 (4)意义:新中国首次以_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 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印度支那地区,朝鲜,印度支那,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世界五大国之一,2.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3)概况:中国提出“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4)意

4、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 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求同存异,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各项原则的地位如何? 提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原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2.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示:是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3.如何准确理解“求同存异”的含义? 提示:(1)同:共同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任务:民族独立

5、、发展经济;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图示解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3)影响: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开拓外交新局面。,主题1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

6、了新中国的态度。 走向历史的深层,材料二,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提示:独立自主;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平等的外交关系。 (2)材料二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哪几次与外国建交的 高峰?指出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提示:建交高峰: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高峰。特点: “一边倒”。原因: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抗,因为中国是社会主 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孤立中国。,(3)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有何异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相同:都面临着帝

7、国主义的威胁和破坏。 不同的外交政策及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华民国实行屈辱外交,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因:社会性质不同、领导力量不同。,【特别提醒】“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交往。,主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民族独立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

8、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提示: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材料二中的“某些原则”在我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如何? 提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怎样理解上述材料中外交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提示:历史原因:中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国家领土和主权被肆意践踏。 现实原因:国家独

9、立后,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但世界并不太平,两大阵营严重对立。 主要原因:中印作为邻国,需要正视历史与现实,和平共处,维护地区稳定,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拓展延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不同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一、新

10、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1.从国际上看由当时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之下,美苏双方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分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从国内看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它们的支持和合作。 4.党的外交政策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该政策。早在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就提出新

11、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基本方针。,【深化点拨】实行“一边倒”政策在当时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为新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外部条件。,【过关题组】 1.右图中的文字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 万岁”。它所揭示的中苏关系的时代背 景是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解析】选A。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非常友好,由此可判断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情。故选A。,【拓展延伸】评价“一边倒”政策 (1)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 (2)打

12、破了美国孤立、扼制中国的企图。 (3)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 (4)“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2013湖州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含义是 ( )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一边倒”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在外交上主要向社会主义国家靠拢。,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发展程

13、度的国家;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2.意义: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2)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3)它有力地维护了广

14、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发展和改善。 (4)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深化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唯有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过关题组】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是指 ( ) A.“一边倒”政策 B.和

15、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解析】选B。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54年”“中印”“和平与安全”等,由此判断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加固训练】 1.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 )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14义乌高一检测)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 ) 是周恩来提出的 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同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对人类有益 A. B. C. D. 【解析】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不在于谁提出的,故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