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907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原章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就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一死,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不久陆虞候有贿买了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而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名小安。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具体生平事迹

2、不详。,2、作品简介:水浒又名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

3、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人物简介,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附水浒中主要人物绰号一览表:,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天勇星大刀关胜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天伤星行者武松,沧州遇旧,密谋加害,买刀寻仇,草

4、场交接,出门沽酒,雪夜复仇,结合全文,师生共同整理行文的情节结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开端) (发展) (过渡) (高潮、 结局),沧州遇旧,酒店密谋,小二生疑,询问实情,买刀寻敌,接管草料场,草厅交割,酒店沽酒,买刀寻敌,雪夜报仇,庙里借宿,真相大白,奋起杀敌,(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奋起反抗),(主线:内容),(副线:性格),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插叙:,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话:,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2、林冲从李小二那

5、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买刀寻仇,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未遇仇家,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3、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开始:心有疑虑,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接着:想安稳过冬,后来:祈求“神明庇佑“,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

6、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情 节,性 格,街头遇旧,看守草场,风雪复仇,正义感强 软弱动摇,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走向反抗之路,密谋加害,(主线),(副线),林冲,武艺高强,扶危济困,正直善良,侠肝义胆,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官)高俅:,抢其妻,远刺配,谋其命,(逼),(民)林冲:,忍,再忍,复仇,(反),1、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

7、什么意义?,思 考 并 讨 论,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2、下面两句话表明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 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体现了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无可奈何的性格。明明是高俅设计陷害了他,他却说自己冒犯了高俅;明明自己是清白的,却自称是罪囚;明明自己是八十万的禁军教头,又是李小二的恩人,却怕“玷辱你夫妻两个”。,3、试填写在各个不同场合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变化 1)、在沧州遇旧时: 2)、听说陆谦的密谋后: 3)、买刀寻敌未遇时:

8、4)、接管草料场之后: 5)、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后: 6)、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心地善良,安分守己,燃起复仇火焰,激愤,轻忽,松懈,随遇而安,忍无可忍,奋 起 反 抗,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细节:那些不易被人注意,而有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神态。,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2)、推动情节发展,试找出几处细节描写并分析这些细节描写作用。,(1)开头陆虞候等人“闪”进李小二的酒店,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作用: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自学要

9、求: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作用: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作用: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

10、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景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 1)、点明时代,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4)、推动情节,5)、表现主题,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 “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试找出几处景物描写。,方 法 指 导 :,A、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C、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1)直接描写风雪,写草屋,“又

11、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D、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E、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

12、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2、分析这些景物描写作用。,方 法 指 导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风大雪紧 喝酒驱寒 看到山神庙 草屋倒塌 山神庙安身 挡风雪 石块靠住庙门 避风雪 陆虞候直奔庙里来 雪夜复仇,主题思想,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