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8898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4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晋,燕,后 梁,前 蜀,岐,党 项,荆南,楚,吴,吴越,闽,南 汉,吐 蕃,南诏,流求,南 海,东 海,渤 海,契 丹,五代十国形势图,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 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闽、南平、楚、南汉、北汉,速读课本第44到48页内容,查出“三兄弟档案”,完成表格。,自学目标一:穿越时空,查证史实!,一、崛起与并立篇,必答题,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汴京(今开封),西夏,1038年,元昊,党项族,兴庆(今银川),必答题,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并不是一个统一全

2、国的王朝。,北 宋,陈桥驿,北宋的建立,1、找出北宋强大的原因? 2、找出北宋建立时的重要 事件?,必答题,北宋建立后,先后灭掉了各地 割据的政权。统一了中原和南 方的广大地区。 宋太祖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P45,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识图找答案,下列能正确反映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辽,北宋,西夏,西夏,西夏,西夏,北宋,辽,辽,北宋,北宋,辽,A,C,D,B,A,二、战争与和平篇,精读课文第44页到48页内容, 找出“三兄弟矛盾”所在及最终关系。,自学目标二:分析史实,找出真相!,辽,西夏,北宋,澶州之战,澶渊之盟,1005年,元昊主和1044,元昊出兵,共同

3、开发边疆地区,战,战,和,1、辽为什么同意议和? 2、“澶渊之盟”的内容。 3、议和之后,边境上的状况如何? 4、“澶渊之盟”的影响。,小组讨论(一),1、北宋和西夏议和的内容? 2、宋夏议和的影响。,小组讨论(二),澶渊之盟,1、时间:,2、双方:,3、内容:,4、评价:,1005年,北宋、辽,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积极: (整体上)辽宋开始和平相处的局面,长达100多年没有战争;在边境设置市场,贸易、文化往来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 (对辽) 从辽来看,使辽摆脱了战争,还获得了“岁币”。,消极: (对北宋)对北宋是屈辱

4、的条约,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宋夏议和,时间:,双方:,内容:,评价:,1044年,北宋、西夏,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夏国王;北宋每年给西夏许多白银、绢、茶叶。,积极:北宋和西夏维持几十年的和平关系。两国贸易频繁,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开发。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消极: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北宋的积贫、积弱。,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榷场,即双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有固定场所的贸易机构,在榷场一般进行大宗

5、货物的交换,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粮食、茶叶、药材、瓷器和文化典籍不断地输送到辽和西夏地区,辽和西夏人民蓄养的马、牛、骆驼以及毡毯、盐等产品也不断输入内地。 请回答: 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描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三、交融与发展篇,自学目标三:相互学习,走向融合!,自学课文第45-48页内容,找出辽、 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材料阅读,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

6、通鉴长编,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西夏官员服饰,西夏文字与汉字,契丹文字与汉字,钱币,辽,西夏,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一支就是生活在今天的四川地区的羌族。,另一支在安徽,是余阙及其后裔。余阙其父沙剌臧卜因在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做官,遂定居于庐州。今天安徽合肥的余姓大多就是党项族的后裔。,党项后裔,民族大团结,1. 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 B.王安石 C.石守信 D.寇准 2. 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7、.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宋神宗时,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 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C.澶渊之盟规定宋朝给辽岁币 D.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4. 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纥 D.党项族 5. 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的主要政策是( ) A.进攻 B.和亲 C.防御 D.投降 6. 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 A.西夏与北宋 B.辽与北宋 C.金与北宋 D.辽与南宋,1.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8、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都向汉人学习 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A. B. C. D.,探史明理,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探史明理,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

9、,是正义的。,探史明理,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探史明理,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探史明理,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与

10、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对于北宋来讲,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对辽来说,如何评价澶渊之盟?,主流,问题四:同: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异: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灵活,如设立行政机构、册封民族首领、和亲等; 两宋则是通过签订屈辱性合约,送岁币来换取和平。,两宋政权在处理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与唐朝有什么异同?,考考你,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金,辽,北宋,辽,北宋,西夏,辽,北宋,西夏,北宋,辽

11、,西夏,A,B,C,D,1、北宋澶州之战的主战派宰相是,A、李纲 B、文天祥 C、寇准 D、赵普,2、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期和平,C,D,3、澶渊之盟后的北宋和辽 A、辽皇帝接受北宋的册封 B、辽每年给北宋送白银和茶叶 C、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0万两 D、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D,4、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汉、契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A B C D ,D,5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12、) A 、北宋和辽对峙时期 B 、北宋和金对峙时期 C 、南宋和辽对峙时期 D 、南宋和金对峙时期 6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太祖”指的是( ) A、李世民 B、刘邦 C、铁木真 D、赵匡胤,D,A,西 夏 王 陵,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课堂小

13、结,北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榷场,即双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有固定场所的贸易机构,在榷场一般进行大宗货物的交换,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粮食、茶叶、药材、瓷器和文化典籍不断地输送到辽和西夏地区,辽和西夏人民蓄养的马、牛、骆驼以及毡毯、盐等产品也不断输入内地。 请回答: 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描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材料中所反映历史现象的积极意义是什么?,1、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局面 2、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频繁的交流 3、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认识: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主族都为祖国的历史

14、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基础巩固: 1.下列属于澶渊之盟内容的是( ) A.辽皇帝接受北宋的册封 B.辽每年给北宋茶叶和白银 C.北宋向辽称臣 D.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都向汉人学习 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A. B. C. D.,课堂练习,C,D,基础巩固: 1.下列属于澶渊之盟内容的是( ) A.辽皇帝接受北宋的册封 B.辽每年给北宋茶叶和白银 C.北宋向辽称臣 D.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都向汉人学习 都创制

15、了本民族的文字 A. B. C. D.,课堂练习,C,D,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榷场,即双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有固定场所的贸易机构,在榷场一般进行大宗货物的交换,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粮食、茶叶、药材、瓷器和文化典籍不断地输送到辽和西夏地区,辽和西夏人民蓄养的马、牛、骆驼以及毡毯、盐等产品也不断输入内地。 请回答: 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描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你怎样看待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宋辽、宋夏虽然战争不断,但是各民族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经济文化频繁的交流,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各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探究活动,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也有人说,澶渊之盟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结束了两国多年的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讨论:澶渊之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