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701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课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一说明文阅读,一、考情总结二、常考知识梳理三、云南4年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一、考情总结及预测,1.选文方面:除了2014年全省统考卷、2012年德宏卷考查的是课内语段(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外,其余考卷选择的均是课外语段。2.主题、选材方面:云南三年说明文的主题偏重于生活科普类和社会关注类,对自然理趣类和社会文化类也有涉及,但考的频率比较小,只有德宏对具有云南特色的说明文比较常考;选材方面,说明文的文章多在人民日报百科知识读者等报刊杂志中选摘。,3.题型、题量及分值方面:题型以简答、填空为主,选择题为辅;每篇阅读材料设置45道小题;分值在1014分。4.考查点:分布主要

2、有:概括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清文章结构(段落作用);联系实际的拓展能力等。5.根据三年的考卷情况来看,2015年云南卷考查说明文阅读,在选材方面,会侧重于生活科普,类、社会关注类的材料,但也不排除自然理趣类和社会文化类,以及云南特色类;题量分值应该会与往年保持一致,简答题仍然是考查的主要题型。,二、考点知识梳理,1.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

3、征。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如:死海不死,等。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一类是实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类是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等安排文章。以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先后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常常采用时间顺序。如:中国石拱桥。(2)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时一般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安

4、排文章。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如:核舟记。,(3)逻辑顺序:按事物或事理内部的联系安排文章,一般事理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如因果关系、由现象到本质的层递关系、主次关系等。具体表现为: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与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晰。,3.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所用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1)举例子: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便于

5、读者理解。如中国石拱桥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2)分类别:使要说明的对象的形状、性质、成因和功用等条理清楚。如看云识天气中把“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来进行分,类别说明,让说明更透彻,条理清晰明了。(3)列数字:从数量上突出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运用具体的数字突出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具体可信。(4)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鲜明具体。如苏州园林将苏州园林的不对称美和中国一般园林的对称美

6、进行对比说明,鲜明具体地突出苏州,园林独特的美。(5)打比方:增强说明对象的形象生动性。如故宫博物馆中写道“走进午门,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把金水河比作玉带,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水河的特点,给人以美的感觉。(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做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表达上使用“是”的判断句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关各种“云”的定义。,(7)作诠释:采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说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如看云识天气中有关“云”的现象的解释说明。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

7、形式。他们形式相同,该如何区别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8)摹状貌: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增强说明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例如中国石拱桥对每个柱子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的描写。(9)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10)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如看云识天气中“出

8、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说法”,引用谚语说明霞和天气的关系。4.说明语言(1)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如中国石拱桥中对石拱桥的历史、长、宽等特征的介绍。,(2)通俗易懂(口语词):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如大自然的语言将物候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自然中事物的变化来说明,通俗易懂。(3)生动形象(比喻、拟人):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如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种类的区别和变化的介绍。,5.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

9、构一般有以下几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把道理说深说透。,(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4)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三、云南4年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课时讲解1,(2014云南改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苏州园林选段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

10、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

11、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

12、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文章解构】,1.简要说明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案及评分】总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基本原则和实际效果(2分,答出两点即可)引出下文的分说内容(

13、1分)。,【思路归纳】首先,审题干:从题干中提炼出“第段”“作用”,从而锁定阅读的范围和思考的方向;其次,锁定段落仔细研读:第段共5句话,第句讲的是匠人的独出心裁,第句讲的是苏州园林整体的设计理念,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句是苏州园林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最后一句是苏州园林的实际效果,即“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最后,结合段落的一般作用分析概括:此段是开头段,一般会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我们从后面段的阅读中可知就是对第段分别说明,由此可概括出答案。,【变式提问】(1)

14、文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如2013西双版纳18题。(2)段或句话应该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间。如2011昆明14题。(3)请用“/”给段落序号间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如2011西双版纳18题。,考点1说明文的结构及其段落作用【方法指导】(1)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包含式。明白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再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根据段落结构和段落所在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开头语段的作用:A.引出(或交待)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A.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

15、下、总结全文/前文;B.,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其中:说明文中问句的作用:A.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B.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C.设置悬念。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2)针对文章某段落能否删去或某句话、某个段落应该放在哪里这类问题,实际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判断。判断该段落能否删去,一般是不能删;而放在哪段合适的问题,则要,判断文章的整体结构,根据段落或句子内容与全文的联系决定应该放在哪里。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回答理由。(3)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类题。理解全文内容,明确说明顺序,依照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时需要注意:看文章是总分式、总分总还是分总式。如果是总分式的结构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是由个别到一般,还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好结构后,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类。依据划分好的层次,结合前面的分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2.第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及评分】作比较,(1分)突出苏州园林不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