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麻疹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678574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麻疹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word论文】麻疹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麻疹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麻疹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医学专业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麻疹的中医药治疗【关键词】 麻疹 中医药疗法 治疗体会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性斑丘疹,冬春季多发。麻疹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很早就将麻疹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疹及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它既可缩短病程,又可使病程经过顺利从而降低死亡率。1 病因病机麻疹,中医称“麻毒” ,亦称“痧疹” ,属中医“温病”范畴。麻毒为阳毒、热毒,属疫疠之邪。麻毒经口鼻而入,先伤肺卫,继而蕴于肺胃,发于肌肤,而见麻疹。本病初起,为邪郁肺卫,类似风热肺卫表证,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但

2、与一般风热表证不同的是,麻毒为阳热疫疠之邪,易于化火内炽上炎,上炎则目赤流泪、畏光羞明,内炽则肺胃热盛,而见发热继增、咳嗽增剧、烦躁口渴。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麻毒内蕴肺胃,由里达外,发泄于肌肤,则肌肤出疹,所谓疹出隐隐于皮肤之下,磊磊于肌肉之间。疹点外透则毒随疹泄,故麻疹以透达为顺。在麻疹蕴热外透的过程中,阴液受伤,故后期表现为热去津亏,肺胃阴伤之证。2 分期论治中医治疗麻疹主张“麻不厌透 ” 、 “麻喜清凉” ,认为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其治疗原则首重透发。 这是根据疹性喜透自内达外的自然规律,使毒邪外发而不拂逆其规律的治疗措施。透发、解毒、养阴是治疗麻疹的三大治法,一般在前驱期主

3、用透发,出疹期主以解毒,恢复期主以养阴。但在实践中许多中医前辈都指出治疗麻疹须考究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到因时因地治宜,应根据具体病情辨明表里虚实,掌握辨证施治原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2.1 前驱期为疹出前的阶段,病程一般为 35 天,症见恶寒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眼泪汪汪,继则口颊黏膜有白色小丘疹,身热时退时升,同时伴有轻度腹泻。痧毒重者,则有咳嗽增剧,目赤眵多,羞光畏明,声音嘶哑等。此期治疗上以宣透达邪为主,切忌酸收,根据具体情况,又有辛平宣透、辛凉宣透和辛温宣透之分。辛平宣透,主方葛根解肌汤,适于表证较重,发热咳嗽,舌苔薄白者。辛凉宣透,主方银翘散加减,适于透疹时气候较热,汗多,苔黄之热象较

4、重者。辛温宣透,主方宣毒发表汤或麻黄汤加减,适于气候较冷之地,症见发热无汗,疹透不出,舌苔薄白,舌质不红者。用药后仍热盛而疹不透者,可考虑选用羚角解毒汤(羚羊角、紫草、元参、荆芥、柴胡、连翘、蝉衣、川芎、红花、山楂)。2.2 出疹期2为麻疹病程中期,此期从出疹至透发完毕约 34 天时间。临床上常见壮热烦渴,咳嗽,小便短赤或大便溏薄,疹点亦开始见形,先见于耳后、颈项及面部,继则蔓延至胸腹、背部、四肢,最后延至手心、足心可见稀疏疹点,即表示疹已出透。疹点初起细碎稀疏,渐次加密或互相融合,但疹点与疹点之间仍可见有正常皮肤。疹色由鲜红而暗红,稍隆起,扪之碍手,唇色焦红,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象洪

5、数。此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方选银翘散加减,常用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子、蝉蜕、紫草、薄荷、芦根、葛根等。应注意透疹不可过用辛散升提以防耗伤阴液,如慎用升麻等;清解不可过用寒凉以免影响其透发;出疹期慎用甘草以免疹出不透。咳甚可酌加桑白皮、杏仁等;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咽喉肿痛较甚,可加马勃、僵蚕 蚤休;若疹点红赤紫暗,融合成片者加生地、丹皮、紫草或酌加红花;鼻衄者加丹皮、白茅根、藕节炭。2.3 恢复期此期从疹点透发至疹点消失,约 3 天左右,临床上表现为疹点由出疹顺序部位依次隐没,发热渐退,胃纳转佳,精神日趋恢复,45 天后皮肤上有糠状脱屑,留有棕色斑痕,约 2 周左右才完全消失。此期

6、治疗以养阴为主,余热不清者佐以清热。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沙参、麦冬、玉竹、扁豆、天花粉、桑白皮、枇杷叶、杏仁、川贝、甘草等。热未退清者,可加连翘、地骨皮;口渴唇燥者加石斛、知母;咳嗽痰多者加川贝母、法半夏等;咽喉疼痛者加玄参、马勃;纳少者加生谷芽、麦芽、山楂;大便干燥者加瓜蒌仁、火麻仁;大便溏稀者加山药、薏苡仁等。3 体会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麻疹黏膜斑在发病早期(23 天)出现在第二臼齿附近颊黏膜处,呈细小沙粒状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起初仅有几个,非常小,易忽视,12 天内便密布两颊,出疹时可融合成较大的白斑,一旦出现此斑,再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诊断麻疹基本无误。麻疹

7、的治疗应以透表为原则,最忌见热而注射退热、抗炎针剂以及见咳止咳等,以免邪毒内陷而酿成变证。中药不能早用寒凉之品,因疹毒先发于内脏,外达于肌肤,若早用寒凉,易致热淫于内,冰伏于外,疹毒内攻,重则可致生命危险。故正确治疗应顺其病势,用表法导邪外出。此外,患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受凉,但亦不可过热 应卧床休息,并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恢复期适当增加营养。麻疹过程中出现泄泻是其常候,据笔者临床观察,麻疹患者绝大部分都有腹泻一证,此为肠内出疹所致,其泻多为溏泻,粪便常夹有绿色黏液,气味酸腥,而且是以前驱期和出疹期见之最多。这种泻并不妨碍疹子的透发,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造成液竭阳脱。泻利还可以清除肠内障碍物,有利于邪毒的排除,从而减轻内热。切忌见泄泻而止泻,禁用参术诃蔻等补涩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