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8290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灿烂的古代文化,一、文字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汉字由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演变而来。,商朝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乌龟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一、文字的演变,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一、文字的演变,商周“金文”,商周青铜器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一、文字的演变,一、文字的演变,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一、文字的演变,西周晚期,“大篆”字体出现。,文字的发展,战国时期,文字进一步发展变化。,一、文字的演变,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

2、成就,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三、屈原和“钟鼓之乐”,屈原和离骚,离骚是一种新体诗歌,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三、屈原和“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三、屈原和“钟鼓之乐”,查阅资料思考:今天的端午节与屈原有什么关系?,同步练习,1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3、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4.“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A,B,D,A,同步练习,5阅读右面材料:回答: (1)诗的作者是何时代的?他写这句诗意思是什么? 时代:战国末期。 意思: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2)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相传端午节与这位作者有直接关系。今天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全国放假,你怎样看待? 我认为端午节全国放假,一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