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240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 CONTENTS,考点1 我国的疆域与地形 考点2 我国的气候 考点3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考点4 我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 考点5 我国的区域差异,方法 中国区域的识别方法,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 我国的疆域与地形 考点2 我国的气候 考点3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考点4 我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 考点5 我国的区域差异,一、中国的疆域 1.辽阔的疆域,考点1 我国的疆域与地形,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优越的位置 (1)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是一

2、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3)相对位置 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4)优越性 南北气候差异大,有利于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东临太平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海岸线漫长,港湾优良,有利于海洋事业发展,有利于与各国交往。 陆上邻国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和友好交往。,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二、中国的地形、地势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分别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

3、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1)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地形区: 主要山脉:,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我国主要山脉的地理意义:,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四大高原:,地理第二

4、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四大盆地:,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三大平原:,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3.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我国的内陆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许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我国东部和西部。 阶梯状的地势特征使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复杂多样的地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不利影响 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

5、小,耕地少。 险峻高大的山脉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平原地区的经济交流。,1.气温、降水分布 (1)气温: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考点2 我国的气候(重点),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规律总结 我国气温高值和低值的分析思路 (1)冬季我国最低气温区在漠河,其成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2)夏季我国最高气温区在吐鲁番盆地,其成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降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规

6、律、成因和影响,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温度带和干湿区,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3.气候特征及评价,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1.河流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考点3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1)我国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分析,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主要湖泊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我国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3.长江与黄河的对比,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

7、表,1.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考点4 我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规律总结 图示我国农业的区域差异,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条件,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3)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加小,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4)解决措施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分析,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8、,(2)三大工业带,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3.迅速发展的铁路运输 (1)南北铁路干线(五纵),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东西铁路干线(三横),1.四大区域的划分及依据,考点5 我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两侧地理事象差异很大,如下表所示。,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3.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续表,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4.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地理第二十单元

9、中国地理,辨析比较 1.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2.青藏高寒区的发展条件 (1)有利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较好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2)不利条件: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方法 中国区域的识别方法,1.识别中国区域的基本方法 中国区域识别也是对

10、未知区域的确认,需要对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区界线、地理特征等与位置相关的核心信息进行解读。熟悉中国陆地、岛屿和海洋等分布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这时就需要构建中国地区分布心理地图。 2.构建中国地区分布心理地图的方法 第一,构建中国地区分布的经纬网图。 通过四至点,明确中国大致范围,中国位于73E135E,4N53N。熟知重要经纬线,如北回归线、30N纬线、40N纬线、120E经线、110E经线、100E经线、90E经线、80E经线等沿线的典型地形、河流、城市、岛屿等地理事物的位置信息。,方法 中国区域的识别方法,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1)利用经纬网对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

11、国地理,(2)主要经纬线穿过的省区与地形区,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第二,叠加地形区、气温、降水、自然分区等要素,构建复合地区分布图。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通过各自然要素的分区界线,如重要山脉、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等不断强化地区差异特征,强化地区位置信息,提高区域识别的能力。如下图,根据39N40N、100E的经纬度位置,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根据图中等高距为1 000 m,可推断该地地势起伏大,为山地地形;根据100 mm和150 mm年等降水量线,可推断该地位于西部干旱地区。综合各自然要素可知,该地在河西走廊附近。,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第

12、三,抓特殊点、线、面,重点突破。 中国区域要求较世界区域高,往往要求识记更多的地理事物,也就是心理地图要求更详细。因此,通过读图、填图、绘图、摹图,反复叠加地理要素,在融合中把握重要的点(地理事物)、线(分界线)、面(地理区域)之间空间位置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区域,提高应试能力。例如,对我国进行区域识别,首先应关注秦岭位置(34N)、淮河位置(33N),大体定下南北分布;接着注意黄河大拐弯位置(110E),大致区分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然后定北京位置、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后定熟悉区域的位置,如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把握地理分布,构建从点到面的立体三维动态心理地图。

13、,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示例 2016北京文综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

14、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答题思维 (1) (2),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3) (4),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答案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地理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答题反思“景色、景观”差异,不是教材中经常提到的地理术语,不容易理解,其实质就是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景色或景观差异的成因,要从地理位置出发,分析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对景色(景观)特征的影响。例如,本题必须从位于大别山的位置着眼,南向阳、北背阴,南暖北冷,景色差异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