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高脂血症证治刍议【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677906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高脂血症证治刍议【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高脂血症证治刍议【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高脂血症证治刍议【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高脂血症证治刍议【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高脂血症证治刍议【临床医学专业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脂血症证治刍议【摘要】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正常人群发病率为 20%30%,并呈逐年年轻化趋势。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从脾虚湿阻、痰瘀胶结、肝肾亏虚分型论治,常收显效。 【关键词】高脂血症脾虚湿阻痰瘀胶结肝肾亏虚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名词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对其证治,刍议如下。 1 明辨主症,确定病名 高脂血症以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及脂肪肝病变为主要表现,中医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是在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膏” “脂”的概念。 灵枢血络论云:“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

2、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其中“其血黑以浊”形象的说明了气血津液代谢失调,以至痰瘀胶结于血脉中的情况,与现代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概念非常接近。现代医学认为,脂质代谢紊乱,过氧化脂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粥样硬化,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气血受阻而产生一系列病证2 。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 “胸痹” “中风” “心悸” “肾痹”等范畴。 2 初病在脾,常兼痰热 血中膏脂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五谷精微,对人体具有濡润、补益、充养的功能。 灵枢五癃津液别亦谓:“五谷之津液,和合而名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而膏脂的生成和输化则有赖于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的协调平

3、衡,而此中尤以脾胃的运化输布功能最为重要。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说明膏脂的输化全赖脾气之“散精” 。因此,脾气充足,则输化正常,水精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作用,若脾气不足,则输化失常,水津不布,精化为浊,诸症蜂起矣3 。医学心悟指出:“凡人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内湿从内受。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卒然昏倒无所知也”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津液输布的枢纽。膏脂的生成与转化皆有利于脾的健运。若脾胃虚弱,则脾不健运,饮食不归正化,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易致膏脂输化障碍而成高脂血症。脾胃功能失调,则运化失司,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布化,从而影响血

4、液的生化质量;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过食膏梁肥甘厚味之品,酿痰生湿,又易引起脾虚。 3 久病及肾,痰瘀胶结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津液,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肾虚则津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凝聚为脂4 。肾藏精,精生血,肾精不足,则生血不利。 “肾为水脏,主津液” ,肾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 素2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 ”人到中年,肾元亏虚,精气渐衰,肾阴不足,虚火灼津,肾气虚弱,肾不化津,则清从浊化,或因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致脂质内聚,困遏脾运,积存于体内而引发高脂血症。故肾亏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老年多瘀” 、 “久

5、病必瘀” 、 “虚久必瘀” ,伴随增龄的五脏虚衰与瘀血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五脏虚衰也会引起津液输布障碍发生痰浊,尤其是肾虚。肾对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主宰作用。 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胃的“游溢精气” ,脾的“散精” ,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 ,都依赖肾的蒸腾气化,通过升清降浊,使津液正常输布排泄。人至老年,肾气虚衰,蒸腾气化作用失调,津液蒸化不能变为痰浊。另外,瘀血阻滞气机,气不行津,津停为痰,加重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痰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缠绵难愈的关键环节。4 证分 3 型,注意兼夹高脂血症大致可分为

6、 3 种证型,初期多见脾虚湿阻,中期可见痰瘀胶结,后期常见肝肾亏虚,病程中当有相互兼夹5 。4. 1 脾虚湿阻型 症见形体肥胖,胸痞胀闷,呕吐痰涎, 肢麻沉重,苔腻脉细滑,证属脾虚湿阻,痰浊内蕴,治拟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 30 g,茯苓 10 g,炒白术 10 g,焦楂曲各 10 g,怀山药 30 g,陈皮 10 g,法半夏 10 g,丹参 20 g,红花 10 g,萆10 g。4. 2 痰瘀胶结型 病见性情抑郁或多烦喜怒,头昏头胀,胁肋胀满,舌暗紫,苔黄腻,脉弦。证属痰瘀胶结,清阳受遏。治拟通阳活血,化瘀泻浊6 。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处方:柴胡 10 g

7、,枳壳 10 g,赤芍 10 g,片姜黄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失笑散包 10 g,陈皮 10 g,法半夏 10 g,萆10 g,泽兰 10 g,泽泻 10 g,六月雪 30 g。4. 3 肝肾亏虚型 证见头昏耳鸣,腰酸膝软,或有无心烦热,或有夜尿频多,下肢浮肿,舌暗淡苔薄或腻,脉沉细。证属肝肾亏虚,痰瘀互结。治拟补肾固元,化瘀泻浊。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处方:菊花 10 g,枸杞子 10 g,山药 30 g,牡丹皮 10 g,泽泻 10 g,山茱萸 10 g,杜仲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萆10 g,桂枝 10 g,生山楂 10 g。【参考文献】1唐沙玲.

8、高脂血症中医研究进展J.内科,2008,3(1):129139.2定明阳.六味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 130 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4):26.3王玲玲,张鹏凌,赵自冰,等.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重用清半夏治疗高脂3血症J.中医杂志,2007,48(5):431.4玄瑞英,杨光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证治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学杂志,2006,20(1):3233.5陈江宁,王默然.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性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5):1820.6代 娜,刘爱东,张 琼,等.血稠清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24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5):1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