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隋唐的文学艺术随堂同步练习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786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7 隋唐的文学艺术随堂同步练习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7 隋唐的文学艺术随堂同步练习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7 隋唐的文学艺术随堂同步练习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7 隋唐的文学艺术随堂同步练习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7 隋唐的文学艺术随堂同步练习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A.汉朝B.南北朝C.隋朝D.唐朝解析: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唐朝,汉朝以“赋”著称,魏晋南北朝以“骈文”著称。答案:D2.下列诗人不是生活在唐朝的是()A.陶渊明B.李白C.杜甫D.白居易解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而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朝著名诗人。答案:A3.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是()A.敦煌莫高窟B.云冈石窟C.龙门石窟D.乐山大佛解析: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答案:A4.隋唐时期柔和婉转软舞的代表是()A.秦王破阵舞B.天竺舞C.胡旋舞D.霓裳羽衣舞解析:唐朝舞蹈丰富多样,最

2、有名的是秦王破阵舞和霓裳羽衣舞。秦王破阵舞雄劲有力,霓裳羽衣舞柔和婉转。答案:D5.颜真卿、柳公权、怀素是按某一标准排列在一起的,试从下列人物中按同一标准选出一位()A.李春B.白居易C.张旭D.阎立本解析:此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相似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将颜真卿、柳公权、怀素三人的共同点找出来,以此标准再在A、B、C、D四项中选出一个有同样特点的人来。答案:C6.(2005江苏泰州中考,5)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陆游解析: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后人没有给白居易像李白、杜甫那样高的赞誉,而陆游是宋朝人。答案:C7.位于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文化遗址是()

3、A.云冈石窟B.布达拉宫C.敦煌莫高窟D.龙门石窟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途径是由我国河西走廊,经今新疆到中亚,再由中亚转运到欧洲。所以此题答案应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莫高窟。答案:C8.唐朝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众多B.历史悠久C.经济发达D.疆域辽阔解析:唐朝经济的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基础和条件。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9.识读右图,完成问题:(1)你知道右图是谁的书法作品吗? (2)根据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作品的特点。苏轼是如何形容他的书体特点的? 解析:此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图片鉴赏和读图说史的能力。解题时要首先判断出这是谁的作品,然后根据图中

4、字体特点并结合教材中的评析来回答。参考答案:(1)颜真卿。(2)字体饱满,用笔肥厚粗拙,内含筋力。苏轼用“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水”来形容他的书体特点。10.阅读下列材料:唐朝某位诗人的名句:“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请完成:(1)你知道这是谁的诗作吗?他的诗有何特点? (2)以上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从诗文的特点来看,通俗易懂,应该可以判断出是白居易的作品。从诗文的内容看,“少夺人衣作地衣”“剥我身上帛”,重点在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作者写这些诗文体现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痛恨。参考答案:(1)白居易。特点:通俗易懂,重在揭

5、露社会的黑暗。(2)表达了作者对吏治黑暗的痛恨和抨击。11.隋唐时期主要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解析:主要从书法、绘画、雕刻、音乐等方面来考虑和把握。参考答案:书法艺术高度繁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各成一体;绘画创作达到新的高峰,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吴道子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造诣很高;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大量的塑像和壁画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隋唐时期的音乐家吸收西域和外国音乐的精华,创造了许多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雄劲的秦王破阵舞和婉转的霓裳羽衣舞是舞蹈的代表作。12.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解析:第一问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问需发挥分析探究能力,可从唐朝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李白的性格和信仰等方面去分析。参考答案:内容特点为歌颂祖国的强盛、河山的壮美;艺术特点是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原因:我国国土广袤,河山壮美。唐朝国力强盛,高度繁荣。李白性格豪放,受道教思想影响大,追求虚幻,希望得道成仙,善于想象和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