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707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捕蛇者说教案编 号课 题课 型编写人审核人时 间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 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说”的体裁特点; 三、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讨论、点拔、朗读;五、教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说”1 白居易的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导入,初步感受唐朝人民赋税之重,生活之艰难,并引出柳宗元的有关捕蛇的故事。2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

2、体。3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

3、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二、 检查预习1 学生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2 检查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啮(ni) 御(y) 得而腊(x)之 挛踠(lunwn) 瘘(lu)疠(l) 当(dng)其租入 嗣(s) 几(j)死者 戚(q) 莅(l)事者 日蹙(c) 殚(dn ) 转徙(x) 顿踣(b) 呼嘘(x) 曩(nng) 悍(hn)吏 隳(hu)突 恂恂(

4、xn)而起 缶(fu)谨食(s)之 苛(k)政 孰(sh)知 以俟(s)夫观人风者 三、串讲翻译课文第一段1重点词句(1)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2)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而,如果; “御”:抵御。“之”:代蛇毒。“者”:指办法。(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然而;“而”,如果;“之”,代蛇。“以”:用(它)。“为”:作,制成。(5)可以:可以(之)。(6)其始:“其”,指所要述说的事。(7)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募”,征集,召募。 “当”:当作。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入”:缴纳。(8)永之人争奔走焉: “焉”,这件事。2讨论内容:提问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明确:

5、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当其租。提问二:作者是如何写异蛇之异的?明确:从蛇的状貌、蛇的毒性、蛇的用处三方面来突出异蛇之异。提问三:永之人冒死捕的缘由是什么?明确:“当其租入 “争”字形象地反映出赋税之毒比蛇毒还要厉害。提问四: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明确:由蛇之毒引出下文,蛇之毒与下文的赋税之毒形成对比。四、串讲翻译课文第二段1重点词句。(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吴: “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为”:做,干;“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者”:指“儿死”的情况。(3)言之,貌若甚戚者:“貌”,脸色;“甚”:很。2.讨

6、论内容。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明确:蒋氏自述一家三代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提问二: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他是“幸”还是“不幸”的?明确的: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五、串讲翻译课文第三段1重点词句。(1)余悲之,且日:“悲”,怜悯;“之”,代蒋氏;“且”,并且。(2)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将”,打算;“告”,告诉;“于”:及于,给;“莅”,临,统管,治理;“更”(g

7、ng),更换;“役”,差事;“复”,恢复;“则”表连接,那么。2讨论内容。提问:这段写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通过将“赋税”和“捕蛇”两件事联系起来,引出下文蒋氏的大段控诉。六、师小结。七、作业练习1巩固字词,熟悉课文。2翻译课文一、二、三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检查字词。2指名口译一、二、三段重点词句。3课文内容回顾。二、串讲翻译课文第四段1朗读课文。2解决重点词句,了解内容。(1)蒋氏大蹙,则久已病矣。”“涕”:眼泪。“君”:敬称。“将”:打算。 “之”:代自己,我。“斯”:这。“甚”:厉害。(这几句写

8、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恢复他的租赋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而吾以捕蛇独存。“自”:从。“是”:这。 “岁”:年。“生”:生活。“日”,名作状:一天天;“蹙”,紧迫,减缩。“竭”:穷尽。“而”:因而。“触”:接触,冒着。(这几句是蒋氏自述乡邻在这60年间“非死则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却由于捕蛇抵赋而存活下来。)(3)悍吏之来吾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乎”:于,在。“哗”:吵嚷,喧哗。“骇”:惊扰。“者”:指上述“叫嚣而骇”的骚扰恶行。“虽”:即使。“宁”:安宁。“焉”:语气词,啊;“而”:顺连。“食”:饲

9、,喂养。 “退”:归家。 “而”:就。 “食”:吃。“若”:像。“已”:已经。“毒”:怨恨。(这几句是蒋氏自述比起乡邻们因缴纳租赋而受悍吏骚扰蹂躏,天天遭受不幸,他干捕蛇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两次,其余时间就可“熙熙而乐”。这些话显然含着讥刺,含着怨愤。)3讨论内容。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讲解:本段主要通过对比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从生存情况、生活状况、危险次数和死亡先后等方面进行对比衬托,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三、串讲翻译课文第五段1重点词句。(1)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乎”,于,对;“是”:代孔子的话

10、;“以”,根据;“观”,看。“之”:代孔子之言。(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敛”,赋税; “毒”,害。(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故”,因此。“为”:为了。“之”:代上述之事。“说”:写此“说”。 2讨论内容。提问:结尾这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的: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并简明交待写作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四、讨论课文内容: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之人争相捕蛇的缘由。第二部分(2-4):通过写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人民带来 的 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第三部分(5):引用孔

11、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全文以“毒”字贯穿始终。2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记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五、课文的写作特点:1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1)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2)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3)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外九空与“吾以捕蛇独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纳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至于蛇毒的主题思想。(3)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2语言精练。极富文彩。 对偶句的精彩(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六、拓展延伸文章的结尾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现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柳宗元一样忧国忧民的文人?还记得他们的肺腑之言吗?七、作业练习1熟读背诵课文;2同步导学相关练习。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