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分式的乘除 教案6(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624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分式的乘除 教案6(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5.3分式的乘除 教案6(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3分式的乘除 教案6(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分式的乘除 教案6(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2分式的乘除教学目标1、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2、会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分式的乘除法则。 教学难点:例1的第(3)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例2牵涉到较复杂的图形,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化简下列各式:(1) (2)二、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根据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计算(1)(); (2) 类似的法则可以推广到分式的乘除运算中去吗?为什么?2、请根据你的猜想填空(1) (2) 3、通过上面的讨论与猜想,与分数的乘除法则类似,你能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吗?答1(1) () (2) 能,因为

2、从本质上看分式和分数具有很大的共性。2(1) (2)3分式的乘除法则是: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 ; 应用法则,解决问题。例1计算 (1) (2)() (3) (4)()讲解例1要注意以下几点:(1)第(1)、(2)两题的解法都是将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约分,以体现法则的运用。实际运算中两个分式相乘时,可以直接进行约分,然后再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乘,得出最简的结果。如果两个分式相除,可以利用法则,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例1第(3),(4)两题反映了当分式中含有多项式时的乘

3、除运算。基本步骤是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进行约分得出最简结果;(3)如果是分式与整式的乘除,只要把整式的分母看做1,就可以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则来运算。例2书本讲解例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理解问题。明确以下已知条件: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为,;圆柱形易拉罐的高为;易拉罐只放了一层就装满纸盒。这些条件是分析数量关系所必需的;() 制定计划(分析解题途径)。从所求出发考虑问题,只要分别求出纸箱的容积和易拉罐的总体积。纸箱的容积很容易求,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归结为如何求出易拉罐的总体积,也就要求出单个易拉罐的体积和易拉罐的个数。如果设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根据易拉罐的排列方式,每行易拉罐的个数为,每列易拉罐的个数为,这样就可以求出易拉罐的总数;() 执行计划。让学生自己尝试求出结果;()回顾。本题解法中所设的易拉罐的半径为,它不是已知数据,在最后结果中也不出现,但是它在表示各数量关系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种设参数的方法是一项值得总结的经验和一种重要的方法。三、分层训练,能力升级。课内练习四、归纳小结: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或困惑?教师及时总结内容并解疑答惑。五、布置作业,巩固应用。分层次布置作业:,必做;,选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