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292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4 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8.4 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8.4 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4 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4 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2、过程与能力:通过“实践”认读和造字、“考证和推断历史”、课下探究疑难等培养学生质疑和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

2、人屈原。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1、师问:“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2、讲仓颉造字的故事3、导入:这是个传说故事,但反映了古代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今天所能考证的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呢?以后文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商周、春秋战国的文化展厅去看看,这里展示了古代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成就;

3、文学和艺术成就等。二、教学过程展厅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1)展示一些龟甲(2)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或互相补充,一起了解甲骨文)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刻写些什么内容呢?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呢?(3)小组一起动手、动脑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认读十二属相,找到本小组同学的属相“伐”是怎样表达意思的?造字:学生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示和介绍造字的意图,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对照(4)学生通过实践

4、后,总结认读的根据是什么?(归纳出-甲骨文是怎样造字的?有什么特点?)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师结:在已考证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除此之外,指事、会意、形声等今天主要构字法,甲骨文中都已齐备。这些构字法同后世文字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我们今天汉字的基础。4、过渡:甲骨文后文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学生展示其他文字的探究成果(或看资料了解)比较金文、大篆与甲骨文的不同:(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

5、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当时与甲骨文同时并存的人类的古老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马雅人的图形文字,但这些文字早已灭绝了,只有甲骨文演变成了汉字,并对朝鲜、越南、日本的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展厅二:天文

6、历法和医学成就1、当一回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学家:看资料推断资料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资料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资料三: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你会从1997这次天文现象中得到什么?(演示日全食的发生原因,与地理知识联系)(小结-天文与考古,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事,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正是它们的奇异组合,使中国学者借助本世纪最后一次实地观测机会,破解“天再旦”之谜,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上推至公元前899年4月21日.说明我

7、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或看展厅的资料)(1)什么叫历法?(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师问:你发现这些都与什么有关,你认为这些成就是怎样发明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能说明科技

8、是生产发展的最有利的推动力。3、扁鹊从诗歌入手,让学生总体上“认识”扁鹊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学生表演看中医的情况,说明四诊法展厅三:文学1、屈原展示图片等,比赛“说屈原”,激发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帮助老师解答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并把学习延伸到课下,使学生形成不断思考、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2、编钟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三、整合知识:纲要信号(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四、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1、参观了三大展厅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3、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4、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