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陈胜吴广起义 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230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2 陈胜吴广起义 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2.2 陈胜吴广起义 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2 陈胜吴广起义 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2 陈胜吴广起义 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 秦末农民起义课型: 主备: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年 月教学目标1、识记: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运用: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教学难点 秦始皇暴政、秦二世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性质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并结合下列材料: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动粮食。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来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思考:秦朝的暴

2、政表现在什么地方? 2、“大泽乡起义”:阅读课文并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图,了解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和结果:(1)、时间: (2)、地点:()、领导人: (4)、建立农民政权(5)、结果:(6)、历史意义: 3、秦朝的灭亡朗读教材,并阅读小字段(1)、项羽 刘邦起义 起义地点:(2)、巨鹿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结果: (3)、秦朝灭亡:时间: 经过:4、思考讨论(1)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秦朝统治有多少年? (2)秦朝为什么会在迅速走向灭亡呢?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

3、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请回答:(1)这次起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起义的两个中心人物是谁?其中哪一位后来自立为王。(3)这次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4)请试着分析出这次起义有何意义?课后巩固1、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焚书令的建议人是 ( )A.蒙恬 B.李斯 C.白起 D.廉颇2、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最能说明 ( )A刑法不能太严酷 B强者定能胜弱者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 ( )A陈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4、秦始皇专制统治在

4、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 ) A统一文字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刑罚严酷 D焚书坑儒5、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 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6、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 )A.族诛 B.车裂 C.腰斩 D.连坐法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陈胜 项羽 吴广 刘邦A. B.C. D.8、大泽乡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 A张楚 B楚 C陈 D吴9、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赋税繁重 B刑法残酷 C徭役沉重 D土地兼并严重10、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 )A.匈奴进攻 B

5、.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11、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1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A. 统一中国 B. 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13、陈胜、吴广牺牲后,由他们发动的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其中重要的农民军有( ) 刘邦 项羽 黄巢 刘秀 A B C D 14、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它在我历史上存在了的时间是 ( )A10年 B15年C25年 D30年15、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