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183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1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戊戌变法(学生版)班级 姓名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能力归纳康梁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归纳能力分析概括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 值 观思想意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2.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康有为

2、梁启超 光绪帝 公车上书 强学会 戊戌变法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百日维新 慈禧 顽固派二自主学习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的 和 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从此 运动揭开了序幕。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了 ,还联合朝中大臣组织了 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3.1898年6-9月, 皇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a.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 ,任用维新人士;b.经济上: ;c,教育上:开办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舆论上: ;e.军事上:训练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故此次变法被称为 。4.但清朝大权掌握在以 为首

3、的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 的利益,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因历时103天故又称 。三课堂练习基础巩固1.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A马关条约签订B公车上书C定国是诏颁布D强学会成立3.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咸丰帝 B道光帝

4、C光绪帝 D宣统帝4.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B C D6.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文廷式7.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请回答: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18

5、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能力提升1.(南京市2009年中考)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对戊戌变法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是一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D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3.19世纪末,以康梁为主的维新派在中国推行变法的主观愿望是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 B挽救中华民族危亡C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4.戊戌变法措施中对经济发展最具推动力的是 ( )A改革政治机构

6、,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训练新式军队5.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处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的“割台”是指什么事?在哪一个条约中签订? 材料中的“皇上”是哪位皇帝?康有为倡导的“变法”最后有没有实行?称为什么?这次变法的什么措施在官员中引起极大震动?(举出两例)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1.看材料,思考认识中国应该如何学习西方: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初),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

7、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请你想一想回答: (1)从俾斯麦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本制,中国只了解西方便宜的炮船产品; (2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什么?希望清政府能改革图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2.对谭嗣同舍生赴死的看法:1898年9月,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友人曾苦劝谭嗣同逃往日本,但谭嗣同拒绝了,并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

8、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对于谭嗣同的舍生赴死,有人认为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谭嗣同能逃却不逃,未免迂腐。你如何看待?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日本通过变法迅速富强起来,而我们的戊戌变法却迅速失败呢?五知识要点(课后背诵识记)维新变法(1895年1898年)1.概况: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发展康有为、梁启超

9、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变法失败。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舆论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4.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

10、反对。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失败原因和历时意义只要理解就可以了。第七课 戊戌变法(教师版)班级 姓名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能力归纳康梁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归纳能力分析概括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 值 观思想意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

11、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2.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帝 公车上书 强学会 戊戌变法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百日维新 慈禧 顽固派二自主学习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的康有为 和 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从此 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了 万国公报 ,还联合朝中大臣组织了 强学 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3.1898年6-9月,光绪皇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a.

12、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舆论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e.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故此次变法被称为 戊戌变法 。4.但清朝大权掌握在以 慈禧太后 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因历时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三课堂练习基础巩固1.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A马关条约签订B公车上书C定国是诏颁布D强学会成立3.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咸丰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