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162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新文化运动 学案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识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知识(时间、人物、口号、主要内容和作用)2、识记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主要人物、代表作品)3、了解新文化运动背景,认识其性质和重要历史意义【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概况【学习难点】新文化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习流程】【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随堂笔记(成果记录问题生成)一、自研自探环节(预习导学)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15分钟)【导学1】新青年的创办陈独秀青年杂志上发表敬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问陈独秀是何许人也?这里的“两位先生”是又指什么?阅读:教材第一框题“新青年的创办”(包括

2、课前提示和小字内容)。识记: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阵地和主要内容)。 在教材作好勾画探究:2、结合“动脑筋”,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导学2】新世纪的曙光“俄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阅读:教材第二框题“新世纪的曙光”。识记:3、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分期、代表人物、著作和宣传的主义思潮。在教材作好勾画探究: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性质、意义、消极影响)。【导学3】综合提升5、请列表归纳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的四次探索运动。(运动名称、起止时间、代表人物(派别)、主义观点、学目标、结果和启示)二、合作探究环节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25分

3、钟)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课本勾画情况、学案完成情况),并用红笔评定等级。(5分钟)你的疑难问题: 四人互助组:小组长统计小组内在第一次互动后仍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组员针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5分钟)全组动员:组长主持,确定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议题,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准备精彩展示!(15分钟)三、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 10分钟)展示单元一:角色扮演,专题汇报。主持人: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去设计开场白和过渡语。各小组分别代表四次探索运动的主要代表进行汇报阐述。(包括主张、目标、举措和最后的认识等) 一、自研自探识记总结:1、2、疑难问题:二、自研自探3

4、、4、疑难问题:三、自研自探5、知识储备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

5、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总结归纳拔高环节(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知识梳理(学有余力者完成)当堂反馈(10分钟)(1)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材料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陈独秀领导的这场运动叫什么?请举出这场运动的其他领导人。这场运动前期宣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合材料二,李大钊在运动后期宣传的是什么思想?为此他发表了哪两篇文章?这场运动有什么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时间: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口号:阵地:前期宣传内容:后期宣传内容及代表: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