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6090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5.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命题角度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6课标全国,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 题干信息“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下王权仍然拥有行政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

2、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 答案 B,命题角度2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2015课标全国,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解析 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

3、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命题角度3 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3.(2014课标全国,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解析 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4、”,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D项错误。 答案 B,命题角度4 美国联邦体制,4.(2013课标全国,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17

5、87年”,结合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为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择D项。 答案 D,命题角度5 法国共和制,5.(2016课标全国,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解析 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

6、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择A项。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并非在戴高乐总统修改宪法之后才有的,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 答案 A,命题角度6 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6.(2013课标全国,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

7、、C、D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选择A项。 答案 A,主线一 人的发现与解放人文精神的发展 知识连线,思维诊断,1.文艺复兴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材料中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文艺复兴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简单来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有人认为马丁路德主张“因信

8、称义”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史论归纳,1.从运动的范围上看,文艺复兴主要限制在社会上层方面,而宗教改革则范围扩大,深入到社会下层人民,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2.文艺复兴的关注点是“人”,是人的发现。启蒙运动的关注点是人构成的“社会”,是人的保障,前者是对神的挑战,后者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挑战。 3.文艺复兴变“神本”为“

9、人本”,重新赋予人在现世中的意义,艺术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在信仰领域内的绝对权威,全民皆神职。启蒙运动重新建构了被解构的世界(宗教),强调政治领域,影响最深远。,4.“因行称义”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其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 5.“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指人只要信仰上帝就成为了义人(即教徒),得到了救赎,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使灵魂得救成了个人的事情,给人以精神自由。 6.洛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分权理论,在此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实早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中已初具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

10、会议和陪审法庭。 7.伏尔泰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共同的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史料研读,史料一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提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

11、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史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提示:相同:批判专制,约束权力,实行民主。 不同:中国启蒙思想是对封建制度的改良,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解图识史,识图1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解图1 近代欧洲兴起的三次思

12、想运动在反封建层面上有何明显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提示:文艺复兴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矛头指向天主教;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思想运动,更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启蒙运动则对整个封建制度发起了批判,并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识图2 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影响,解图2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推动了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也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根据图示,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提示: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仁政”和彰显公平公正的“科举制”适合了伏尔泰反封建斗争的需要。,高考研究,命题规律 (1

13、)题型考查:2011年全国课标卷文综以第41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呈现。近几年此考点未曾涉及选择题型。 (2)评述、影响类考查:2011年全国课标卷文综第41题从近代西方崛起的角度切入,考查人文精神发展在西方崛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命题预测 人文精神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核心,但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在此命题明显偏少,仅在2011年第41题中有所涉及。复习备考时,要深刻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认识人文精神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着重突出其对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高考选择题仿真练 1.(2016四川

14、自贡一模)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 A.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B.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C.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解析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是反对教皇的中介作用,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主旨并不是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目的是反对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6山西一模)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

15、。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解析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与“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不符,故A项错误;“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又与材料“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矛盾,故B、C项错误;材料“把上帝赶出了家门”体现了理性的一面,材料“把上帝请了回来”体现了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一面,故D项正确。 答案 D,拓展研究 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 1.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

16、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 3.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主线二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 知识连线,思维诊断,1.有人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二是“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这两部分分别指什么? 提示:君主制和议会制。 2.“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