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013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2劫难中的抗争相关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称“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军毁坏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园 林 。3在 战争中, 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41851年, 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5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 。61875年, 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讨 伐阿古柏。7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A林则徐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42年 b抗击洋枪队 C太平军 c虎门销烟 D英法联军 d收复新疆 E左宗棠 e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基础巩固8西

2、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马神甫事件 B因贩卖的鸦片被查禁、销毁 C“亚罗”号 事件 D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9有人说,英 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10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

3、只有英国11“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 了圆明园 ,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材料中的强盗是指 ( ) A英国侵略者 B英俄侵略者 C英法侵略者 D法俄侵略者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位于 ( ) A黑龙江以北 B乌苏里江以东 C伊犁西北部 D新疆南疆西部 13 俄国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领土是通过 (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伊犁条约 14“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 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

4、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期间 (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1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 杀16洋枪队协助清政府攻打太平军说明( ) A清政府雇用了外国军队 B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C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军 17韩燕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 手大赛,她抽到的文化知识试题是:

5、“下列人物在19世纪7 0年代主张并率军收复除伊犁外新疆领土的是谁?”她答对了此题,她的正确答案是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洪秀全18如果要给左宗棠写一篇传记,以下事迹应该写入的是( ) 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通过谈判收回伊犁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A B C D 19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 A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以反侵略为唯一宗旨 B主要作战地点在京津地区 C在青浦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大大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20下列关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两次战争

6、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 BCD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一一马克思 请完成:(1)材料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

7、好处”主要是指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22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3年7月5日挽救中华国宝的“国宝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4月28日,参考消息刊载中国国力昌盛,呼唤国宝回归一文,主要说明全世界华人都在呼唤“回收国宝”。 材料二 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长春园海晏堂前的喷泉饰物 请完成:(1)中国为什么要启动“国宝工程”?(2)近代史上,中国国宝为什么会大量流失?说明了什么?(3)现在国宝不断回归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创新升华 2320世纪末,在圆明园被毁100多年以后,社会各界曾围绕是否应该修复圆明园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为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

8、耻而保持现状;有人主张按原样修复再现园林旷世之美。你的主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答案自主学习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俄国150 4洪秀全太平天国 5华尔 6左宗棠 7Ac Be Cb Da Ed基础巩固 BI解析:A、C两项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故首先排除。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所取得的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是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9D解析:解答时注意理解题干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含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最符合题意的是D项。 10D解析:A、B、C三项都是两次鸦片战争所共同具备

9、的特点,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故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1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2A解析:沙俄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故A项正确。 13B解析: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B项正确。 14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材料反映的内容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5D解析:注

10、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客观原因”。分析各项可知,A、C两项属于主观原因,B项不符合史实,只有D项才是正确答案。 16D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又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故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17C 18B解析:是曾纪泽的事迹。 19D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活动地点主要在南方,B项错误;太平军在慈溪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C项错误,排除以上三个选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20D 21参考答 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圆明园。英法联军。 (3)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 千米的领土。 (4)落后就

11、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领土的大量丧失;英、法、俄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侵略者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能被侵略者的假象所迷惑等。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出处可知,这是一则历史新闻,并从中提取重要的提示信息“1860年”,由此可回答第(1)问。再联系材料一中“掠夺”“皇宫的宫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这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圆明园的罪行,第(2)问也就解决了。第(3)问根据两则材料并联系教材内容可知,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我国北方和西北大片领土。第(4)问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2(1)主要是为了抢救流失海外的文物,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2)近代以来,国力衰弱,从1840年开始,列强通过多次侵华战争,以掠夺、盗掘、盗凿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手段,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这说明了国家的落后和统治者的腐朽。 (3)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尊重。创新升华 23此题是一道辩论题,持何种主张取决于个人不同的态度,主张保持现状还是重修都可,但必须说明自己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