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010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8(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一、课程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知道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情况,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创业和献身精神。重点:京师大学堂

2、的开办、科举制的废除难点:科举制的废除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四、教学过程复习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及作品、意义。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新授:清朝末年,西学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同时,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段。同学们还记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有关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吗?学生回忆“戊戌变

3、法” 的内容,指出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的。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1、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戊戌变法期间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曲折历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189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日益发展,康有为再次提出建立京师大学堂,光绪帝准许,但总理衙门迟迟不动,直到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才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主要是梁启超起草,体例仿照日本

4、的学规,共分八章五十四节。办学原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大学堂的课程分为两类:一是普通学科,二是专门学科。(教材50页小字)大学堂创办的目的:广育人才,讲求时务。1900年帝国主义武装侵占北京,被迫停办。1902年复校。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3、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全国最高、设施最全的学府和最高的教育机构,其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3、影响。大家能否结合现在的教育课程,运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它的影

5、响。并举例论证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二、近代教育改革背景: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迫于社会的压力,清政府进行了以制定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内容:1、新学制的制定:原因:清朝末年,西学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新的改革。主要内容: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的学制,并在全国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学堂作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6、。影响: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各地逐渐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问题:新学制与今天的学制有何异同?在当时产生怎样的影响?2、各级新学堂的开办:新学堂的学习科目十分丰富。(51页小字)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学堂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说说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3、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昌盛。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隋朝: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朝: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明朝: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清代: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科举制度的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

7、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科举制度的作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唐宋时代,限制还没有那么多。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的文体为八股文,这种死板僵化的文体,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更为严重。科举制度最致命的弱点,是清朝中后期它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什么到了近代科举制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小组讨论。科举制度的评价:科举制度是中国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持续达1300年,在很长的时间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中国

8、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发展到后来,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科举制度也走到了尽头。三、申报多媒体展示今天各种各样的商业性的报纸。问题:报纸在你的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你喜欢看那些报纸?报纸中的那些栏目?你知道今天商业性报纸的鼻祖是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1、报纸在中国的发展: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的出版物。是把个人同国家、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和社会舆论工具。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都依据各自的意志运用报纸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周刊为报道或新闻报(德国),日报为莱比锡新闻(德国)。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日报,是于1858年在香港

9、创办的中外新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办的报纸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日报是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诞生的热血日报。2、申报的创办:1872年 上海 (英国商人美查) 20世纪初,产权和管理权由中国人收回。3、申报的特色:紧密结合生活、商业性质的报纸,内容丰富,新闻量很大并注重真实性,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4、申报的影响:是中国新闻史上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对后世报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四、商务印书馆:1、创办: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初以印刷为主,后兼营出版。1902年开始编纂学校用书和翻译出版外国书籍。并逐

10、步出版学术著作和影印善本古籍。1932年被日军炸毁,抗日战争时期总馆迁至重庆,1954年,总馆迁至北京。商务印书馆是一家大型综合出版机构,特别是在教科书、工具书、译书、科技书和重印古籍等方面尤为突出。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套成功的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大量工具书,成为语言文字工具书方面的主要出版机构之一。另外,商务印书馆在保护与整理我国古籍资料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今天,该馆仍以出版中外语文辞书、读物和翻译出版外国学术名著等为主。2、商务印书馆的特色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翻译介

11、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出版范围上注重科教类。谈一谈:通过学习申报、商务印书馆这两方面知识,请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感言。可以围绕贡献谈其中的精神对自己的激励等。五、课堂小结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课堂练习 抢 答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 )A义务教育法 B“明定国是”诏书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奏定学堂章程2、我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A新青年B中外纪闻C申报D时务报3、对北京大学的表述不正确的

12、是( )A校史可追溯到1898年 B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C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D是戊戌变法的发源地4、晚清下列教育改革措施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废除科举考试 D 建立各级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5、下列书籍和刊物,光绪帝不可能看到的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 申报 D 新青年6、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 B 两江师范 C商务印书馆 D 北洋水师学堂学科综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代明君圣主都重视教育,即使是在社会动乱的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所创新。请你谈谈春秋时期、清末民初我国教

13、育的发展情况。春秋时期,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私学兴起,特别是大教育家孔子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清末民初,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逐渐同近代教育接轨。活动探究1998年5月4日,来自国内外各方面代表共8000多人。济济一堂,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庆祝北京大学百年华诞。江泽民总书记为北大百年校庆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为振兴中华而做出更大贡献。”(1) 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它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背景:1898年戊戌变法。意义: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

14、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 举例说明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进步传统的学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发源于北京大学。(3)北京大学近几年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经过近半个世纪建设、改革,北京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情景探究:假如20世纪初你正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你是否参加将要举行的科举考试?说明理由。我将选择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当官,光宗耀祖。我将首先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因为全国的读书人大多参加这一考试,而录取的人微乎其微,然后我又对考取后的前途表示怀疑,因为这种考试不断受到冲击,即使考中也可能得不到重用。我准备放弃科举考试,投身商海,因为国家贫穷落后,只有发展实业才能实现富强。我将遭到父母的责备和社会舆论的讥讽,他们认为我“舍本求末”,不务正业。七、板书设计清末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民初 废科举 兴学堂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文化 申报的创办教育 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