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946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网络构建高考透视1.地位。本讲内容在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不高,难度一般不大。2方法。复习时注意以下几方面:(1)地形对聚落、交通选线的影响,强调不同地形类型所具有的特征、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和“城市”“交通运输”部分结合在一起加以复习。(2)全球气候异变、各种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影响大的气象、水文、地质等灾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方向。以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形对聚落形态、发展的影响。以图文统计资料为背景,考查气候的变化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重要考点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不同地形类型对聚落的影响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河谷两岸、狭

2、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的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2.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在进行交通线路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可总结如下图

3、所示:疗养院与医院的区别以及环境因素对疗养院选址的影响严格地说疗养院应属于医疗机构,而并非属于医院,它们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和特殊的社会人群,通过医务人员应用医学科学技术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诊治病人,照护病人,为病人提供综合服务。而疗养院则是运用疗养因子为基础的,在规定的生活制度下专门为增强体质、疾病疗养、康复疗养和健康疗养而设立在疗养地(区)的医疗机构。疗养院具有的特点是由其疗养因子和主要应用范围所决定的,具体有以下几点:1.设院地址不同疗养院一般设在具有某种天然疗养因子的、自然环境比较清静优美的疗养地(区),而医院一般设在城镇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或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比较集中

4、的地区。2.收住对象不同3.设备条件不同4.主要手段不同疗养院应用疗养因子(包括自然疗养因子和人工理化因子)作为主要手段,并采用把疗养因子与医疗技术、心理卫生、生活服务融为一体的整体综合性疗养方法,而医院则是以药物、手术、放疗、免疫基因、心理等为治疗手段的。5.管理方式不同疗养院既不同于以治疗为主的医院,也不同于以康复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康复医院,它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自然疗养因子;二是具有优美的景观和安静的环境;三是在上述两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收治疗养者所必需的科学疗养制度,并付诸实施。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

5、因是该路段()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2)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D(2)A技法点拨1.交通线建设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很多,应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见下图所示:就地形而言,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坡陡谷深,修建铁路或公路的工程难度大

6、,需要开凿隧道或架设桥梁等,工程量大,资金、技术、设备等投入多,建设成本高,且道路建设过程安全隐患多;线路投入使用后维护成本较高。2.不同区域公路线的区位选择方法(1)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等。(2)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3)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和水利设施的关系。(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考查角度1河道地形对航运的影响2017福建质检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

7、值超过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3)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 B改左汊为主航道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 D疏浚右汊滩区答案(1)C(2)D(3)D解析第(1)题,从水域条件看,港口适合建设在水域较深的地方,以满足船舶出入和停泊的需要。结合图中10 m等水深线的分布可知,甲处、

8、丙处较深;因右汊河道是主航道,船舶来往频繁,故排除位于左汊的甲处,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河道的左汊分布有江豚栖息区,频繁的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右汊目前的来水量较少,且水深较浅,影响航行安全,水上交通事故多发。故减少右汊交通事故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加右汊航道的深度和宽度,可采取疏浚右汊滩区的措施保障通航安全。考查角度2港口区位条件分析2016北京高考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下图为马赛的地理位置

9、及港区旧貌图。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读图,回答下题。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答案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口,腹地广阔;依托马赛市,提供人、财、物支持等。解析可从自然方面分析其筑港条件,包括港区的地形条件、水域的航行和停泊条件,然后结合经济腹地、依托的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重要考点2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新疆天山1号冰川的现状与保护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距离乌鲁木齐市区西南约120公里处。被誉为“固体水库”的冰川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是干旱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

10、(1)退缩科学家们在分析了天山冰川近50年的冰川区气象、冰雪粒特征、冰川温度、冰川物质平衡、冰川水文、冰川末端位置、冰川面积和冰川厚度等观测资料后发现,天山冰川在表面雪粒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均与气温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1号冰川退缩加速,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2)旅游由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距离乌鲁木齐市相对较近,加之沿途公路景色优美,来此探险、旅游者给1号冰川带来了很大的环保压力。1号冰川正在受到人为污染,丢弃的塑料餐盒、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牙膏袋、烂皮鞋等历历在目。人工采集大量的冰川水作为饮料

11、上市,可能使冰川失去生态平衡而萎缩。(3)保护遏制天山1号冰川加速消融趋势,建立1号冰川保护区域,全力保护1号冰川及区域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大执法力度,督促矿产企业加强污染源控制,关停区域内所有矿点,对冰川附近的216国道限行,加强区域人员管理,严禁游客进入,多举措治理采挖雪莲、红景天、虎耳草等珍贵野生植物的行为。为保护乌鲁木齐水源地不受污染,禁止游客游览天山1号冰川。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下图为19602010年该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川面积明显增加B.年平

12、均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面积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无关D.可能与其他地区环境变化有关(2)造成这种变化的地理现象还可能会引起()A.人口向温暖地区迁移B.人口向干旱地区迁移C.很多地区气候变化无常D.当地冬季不再出现寒冷天气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D(2)C技法点拨系统分析法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暖(1)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的变化包括温度和水分两大方面,干冷、干热、湿冷、湿热的交替变化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全球气候变暖只是全球气候演化的某一阶段性特征。复习过程着眼点在于人为原因的分析。牢牢把握住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两大原因,即大规模伐林导致植被吸收CO2能力降低,同时,人类生产、生活燃烧矿

13、物燃料大量释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地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海洋环境海平面和海洋生物的变化)和人类社会(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两大方面分析。针对题目考查方向不同,思维重点也不同。考查角度1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2017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某地理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读表回答(1)(2)题。农作物熟制北界一年一熟向北推移200300 km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向北推移500 km左右(1)该地理研究小组的理论依据是()A.臭氧层空洞变大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大(2)

14、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2030年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1月0 等温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C.长江三角洲变大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减轻答案(1)B(2)B解析第(1)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故选B。第(2)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1月0 等温线北移;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长江三角洲将变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以及蒸发量变大,使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加剧。故选B。考查角度2冰川变化的综合分析2017成都诊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是我国积雪、冰川最为丰富的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

15、新疆冰雪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图一为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温、降水、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图。图二为该冰川2001年和2006年夏季景观图。(1)简述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冰川变化特点,并分析冰川变化的原因。(2)新疆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试分析气候变化对其流量和汛期的影响。(3)有人认为气候变化将对新疆绿洲农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也有人持相反观点。你支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气候变化特点:气温、降水波动(逐渐)上升;冰川变化特点: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逐渐)上升(冰川退缩或冰川后退),面积减小。原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增加;气温升高使降雪量减少,冰川补给量减少;降雪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下降,使冰川吸收太阳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