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9090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课程标准:使学生体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重视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人权的视角增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维护公民的人生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既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既要维护个人隐私权,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有文明修养的表现。我们在努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的同时,还要遵法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湖南版教材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第二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内容。本单元由三个主题组成:“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我们也有隐私权”,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看,按照“

2、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尊重生命的健康权这一基本的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来组织教材的。我们的教学目的立足于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但在同时,也引导他们能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对本单元的三节内容,我安排了五节课来完成:“维护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生自由和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维护我们的隐私权“、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第二单元 第三节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案一、教材分析:1、认知: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2、能力:理解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

3、,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另外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3、情感: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不仅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二、学生分析: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或者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们提倡公民的隐私。在学生当中有的同学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取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

4、别人的痛苦之上等等,都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表现。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我们的隐私权,既能够尊重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又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在这当中品位增强法制观念的香甜硕果。三、设计思路:第一课时:维护我们的隐私权重点: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难点:搞清楚哪些是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隐私权。1、 材料导入: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监视器,对此有两种意见。意见一:教室里可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是教育教育场所,属于公共空间,学校有教育权,安装监视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意见二:教室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种

5、环境下学习,学生缺乏安全感,难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思考:你认为教室里应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对于银行和超室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2、 案例链接:某地一所中学为教育学生,在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学校公开播放的有关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电视片中,当众曝光了本校两位学生的违纪镜头。虽然他们的脸上都打了“马赛克”,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这时,一阵阵嘘声和笑声从班级里爆发出来,其他班级的哄笑声也传了过来讨论:学校的出发点好吗?这种做法合法吗?为什么?教师引导:从法律上讲,学校在教室这个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无可争辩,但学校上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是显而易见的。3、 知识拓展:隐私的

6、由来这可追溯到元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已经对隐私有了相当的认识,在圣经中就有此提及,进入阶级社会后,隐私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等级问题的存在,隐私权被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直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日益加快,信息的交流,掌握进一步趋向便利,隐私问题才进而突出起来,也引起法学家们的重视,开始向隐私权领域进行探索;1890年有两位法学家发表了著名论文对隐私的权利,并提出了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和设想,自此,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世界各国被逐步发展起来。4、 你说我说: 我们有哪些隐私权? 你喜欢将个人私生活中的事情告诉他人吗? 你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吗?来源:

7、Zxxk.Com来源:Z+xx+k.Com教师引导:隐私权并不仅仅属于成年人,未成年人也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也拥有自己的隐私权。对于别人的秘密,我们也不要强人所难,尊重他们的隐私。5、 我做法官:材料见书本P32我的判决结果: 来源:学科网 我的理由是: 6、 热点追踪: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浏览和扩散。相关链接:上网保护隐私九法 了解网上隐私政策来源:Zxxk.Com 为个人使用电邮登记另一个邮址 不要在网上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 浏览网页后把相关记忆清除来源:学科网ZXXK 确定与网络连线时资料不会外泄 拒绝接收任

8、何不必要的信息来源:学|科|网Z|X|X|K 把电邮加密后才传递 浏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 拒绝与第三者共享资料来源:学科网ZXXK7、 智慧小结: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例如,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意图,但他的性格特质却决定了他难以保守秘密。但保护隐私并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理解和帮助。 第二课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重点:理解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

9、质。难点: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1、导入: 情景设置:生活中出现某些“偷窥”的现象,学生讨论对这个词的理解,对这种现象的评价。 教师引导:“偷窥”是对别人隐私的不尊重,是严重的不道德的行为。尊重他人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引出本课内容:尊重他人的隐私权。2、学生活动一: 材料:中学生小旺到新转来的同学小松家窜门,无意中听到小松父母的谈话,得知小松在上初一时曾因患肝炎休学一年。后来小旺在与同学聊天时,将小松这一秘密告诉大家。同学们知道后议论纷纷,不少人因此疏远小松。小松为此感到孤独、痛苦。小松要求小旺赔礼道歉,但小旺总觉得小松生病休学是真事,并非他捏造

10、出来的,自己没有错。小松则认为小旺的行为泄露了自己的私人秘密,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他找到班主任,要求班主任主持公道。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 你希望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情?3、学生活动二:材料: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的不守信用很气愤。讨论: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4、学生活动三: 材料见课本P32 讨论:母亲作为女儿的法定监护人,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如果你是蔡蓉,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来源:学科网基于学生的三个活动,教师总结引导: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

11、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的小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5、擦亮眼睛: 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来源:学科网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进他人房间敲门。问:上述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剖析。(如你对“一米线”有什么看法?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米线”意识吗?) 教师总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我们在生活中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比如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不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隐私权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来源:学。科。网Z。X。X。K6、课外阅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见书本P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