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903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画地图讲历史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画地图讲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一教材分析历史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展的,大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小至具体历史事件的经过,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环境里按时间先后发展而来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它要阐明历史的发展规律,描绘历史人物的风貌业绩或者勾勒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都要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的时间因素结合起来。但文字的叙述多是抽象和概括的。因此,结合地图学历史,能够形成空间感、立体感,有利于将抽象概括的东西直观化、立体化,有助于学习者树立历史事件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降低人们理解历史问题的难度。学情分析对于从未学习过绘制地图方法的初二学生来说,要绘制一张“清朝疆域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让

2、学生掌握绘制地图的方法,是本课要完成的首要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收集资料、小组探究学习已经成为自然的习惯,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综合能力尚有待提高。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生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活动的组织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从判断推理能力来看,初中生已逐渐能使自己的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但还不善于用压缩、简略的方式;同时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想像更富于创造的特色,尤其在作文、绘图、科技活动中开始把创造想像同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教材处理针对初二学生对科学绘制地图方法的陌生,因此将学

3、习绘制简易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确立为难点,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绘制培训,下发有关绘制地图的资料。本课的重点内容为“利用地图正确表述历史”。为加深学生对近代这段屈辱历史的感受,特地增加了“城市的变迁”这一内容。绘制南京地图和北京地图,目的是通过古今荣衰的对比,促使学生去探索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侵略战争对人类文明的严重破坏。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绘制香港的地图,由学生依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标注每次割让的领土,并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说明本课的活动内容是“画地图,讲历

4、史”,重点是学习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和利用地图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既需要具有历史、地理、美术和文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又需要动手、动口、动脑,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比较分析、实际操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理想途径。活动目标通过学习绘制“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了解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所绘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了解西方列强一步步入侵中国的基本状况和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大致变化情况,培养运用地图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活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存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尝试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下发有关绘制历史地图方法的资料,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班级学生自然分组,分成四个组。设计本次活动的子课题,各组抽签决定自己的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说明,并在一周前发给学生,为这次的活动提供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网站和书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材料。选出一名主持人,八名评委;设计并下发课堂评价表。设计“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调查表。学生准备熟悉教科书中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课文和地图。识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香港地图。搜集并阅读有关介绍世纪中叶至世纪

6、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知识读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准备一张较大的纸和三四支颜色不同的笔,绘制地图。活动过程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将这次活动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活动总动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交代活动探究课的内容。二、下发教师设计的“活动说明”,“互评自评统计表”,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看看有没有更感兴趣的子课题和更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师设计的“活动说明”如下:“画地图讲历史”活动说明我们在历史学习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地理名词。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些名词也就是个代号,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这些词一旦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就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内涵。这名字可能因

7、为繁荣、强盛、恢弘使人倍感振奋,也可能因为被占领、被屠杀、被焚烧而感到屈辱和心痛。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集小组的智慧,汇班级的资源,绘制一张“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并根据以前学过的内容,通过城市的变迁,说一说世纪年代以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主权受损、山河支离破碎的情况。活动主题画地图,讲历史子课题:辉煌与沧桑历史名城南京。领土的沦丧。不屈的民族。归来吧,香港。活动准备熟悉教科书中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课文和地图。识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香港政区图。搜集并阅读有关介绍世纪中叶至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知识读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

8、询。搜集有关南京、北京和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准备一张较大的纸和三四支颜色不同的笔。教师提供的资料http:/ 活动过程各组根据抽签情况分别完成以下任务:在地图上标注南京,搜集有关南京的资料,展示南京历史上的辉煌与近代的屈辱。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的内容,在地图上标注沙俄强占领土的大致地理位置和主要条约的名称;在地图上分别标出历次侵略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谈一谈外国侵略者是如何从沿海向内地渗透,逐步加深中国的危机的。标出在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地点和爱国官兵英勇抵抗的地点,介绍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绘制香港地图,根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图上标

9、注每次条约中割让的部分,搜集香港回归的有关资料,介绍香港的回归历程。成果展示将本组搜集的材料汇集到一起,最后形成汇报文本,向全班同学展示。分组,每组选组长1人,抽签决定本组的研究课题。组长进行本组人事安排。汇报人1人,评委2人,资料搜集者人,资料汇总人。各组讨论本组活动方式,预计将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并解决。各组如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提出来,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共同解决,为其他组出谋划策。教师指导“辉煌与沧桑”小组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南京的发展史。在他们的活动主题下又可分为两个活动板块:一是南京的辉煌。可以从南京的兴起开始入手,结合南京的地理位置谈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六朝古都、历史名人、文化

10、的兴盛等。二是南京的屈辱,选择南京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如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等。突出一个主题,即从南京的历史看中国的兴衰。通过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让他们在众多的资料中捕捉历史发展的主线索,也可通过导游或演讲的方式来进行。“领土的沦丧”小组。这一组的活动主题是: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从各个不平等条约入手,可用小组竞赛或其他方式,可由其他同学谈条约的内容,小组成员在地图上标注,逐步显示外国侵略势力一步步由沿海渗透到内地,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大家明确中国近代没落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地图,逐步分析这些开放口岸的地理位置及政治、经

11、济意义,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读取有用的历史信息,懂得历史的发展要依托一定的地理环境,培养运用地图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这一小组的内容庞杂,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分工合作,让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通过详实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与重新整合,用自己的视角探索一段衰败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民族”小组。这一组的活动主题是通过介绍在外国侵略过程中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所展示出的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可搜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在地图上标注地点,详细介绍其中一或二件英雄事迹。最后要指出,这种反抗不是偶然的、个

12、别的行为,而是群众性的、大规模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用小品表演的方式。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清政府的妥协屈服、丧权辱国,进一步证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同时通过搜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使学生强化搜集、组织、处理材料的能力,并加强协调合作。“归来吧,游子”小组。他们的任务是通过香港的主权所有、无奈的离去、百年回归反映中国从衰落到重新兴起的艰难里程。通过这一组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感受如今祖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并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整个过程中,引导

13、学生正确利用搜集到的历史资料与相关的史实,进行归纳概括,同时还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让学生意识到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的必要。第二课时:成果展示每组活动时间限制在分钟,预计共分钟。各组代表在主持人的安排下分别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除充分运用自己绘制的地图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本组搜集到地图上无法展示的但有利于说明本组观点的材料展示出来。汇报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小品表演、导游、辩论会、演讲等形式。课堂评价。下发“小组自评互评统计表”。教师总结。关注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注重探究方式的合理,探究成果的科学,小组活动的协调,鼓励创新。公布竞赛成绩。下发“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调查问卷你用什么方法绘制的地图?如果用的是老师介绍之外的方法,请告诉我。你搜集资料的途径是什么?有些资料是不是在老师的提示之外呢?本组成员是否每个人都参与了活动?如果你是组长,说一说你是如何安排这次活动的? 你在这次活动中承担的任务是什么?在准备活动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困难的?在这次活动中有收获吗?如果有,请写下来告诉我。在这次活动中有遗憾吗?如果有,请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