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 鲜明的智慧与创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806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1.3 鲜明的智慧与创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1.3 鲜明的智慧与创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1.3 鲜明的智慧与创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1.3 鲜明的智慧与创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1.3 鲜明的智慧与创造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地理位置、结构及泄洪、灌溉功效,了解李冰父子对中国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2、理清铜钟与编钟的关系,了解编钟的构成,认识最早编钟的出土地点及它表明我国在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都江堰示意图解说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和学生通过电脑、书籍及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课堂上共享、展开讨论,增强对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的感性认识。 2、借助橡皮泥、沙土、小石子等材料,模拟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增强学生对都江堰结构和功能的感性认识。

2、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伟大的创造力和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都江堰功效的学习,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都江堰工程的结构和作用以及编钟的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都江堰的运作原理,让学生从中切身感受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2008.5.12四川大地震时有关都江堰的图片,然后向学生解说:战国时期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不仅文化繁荣,科技也很发达,造福千秋的

3、都江堰和神奇的编钟最能见证这一时期在科技上的伟大成就,从而导入新课。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用大屏幕展现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然后逐一展开讨论,并进行竞赛,看谁能用最简洁、最概括的语言回答问题。 1、修建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修建都江堰?”“你知道堰字的含义吗?”学生通过阅读楷体字和查字典都能轻松回答。 2、修建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都江堰是何时何国何人在何地修建什么性质的工程?”用谈话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展开小竞赛,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记忆得最准确。 3、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这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先提出问题:“都江堰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学生依据课本和都江

4、堰示意图回答之后,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让每小组选代表演示都江堰运作原理。教师评出最佳模型,点出工程修建重在疏导,并让学生用最短的语言简述其运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在观看演示之后讨论:这一工程你认为的最巧妙之处?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从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都江堰的作用和意义。 用大屏幕展现材料 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据统计,2000年来,都江堰一直在哺育着当地的农业生产,灌溉面积今达5300多平方千米,是古代水利工程仍在造福人类的罕见范例。 提出问题:“结合课本,请说出都江堰从古到今发挥着哪些作用?它的存在有何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5、上,教师稍加点拨,帮助学生正确归纳出其作用和意义。 作用: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意义: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神奇的编钟 先放一段有关编钟艺术的音乐,从这天籁之音中激起学生对这一目的学习兴趣。 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在阅读教材之后用谈话法让学生了解即可。 2、编钟的构成、代表作品、演奏特点及意义。首先让学生分清铜钟和编钟的关系。对于编钟的构成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对于编钟的代表作品曾侯乙编钟,可穿插

6、其出土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对于编钟的演奏特点,可重播有关编钟音乐片段,让学生边欣赏边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感受,最后强调编钟的意义就是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平。 本课小结展示这节课的知识网络,可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代替教师进行总结。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原因 2、修建的基本情况 3、结构和运作原理 4、作用和意义 二、神奇的编钟 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2、编钟的构成、代表作品、演奏特点及意义 【反馈练习】 1、后人称赞李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你认为人们称赞他的主要原因是 A 发明了攻城用的云梯 B 改造了生产工具,推广了牛耕 C 修

7、筑都江堰,消除岷江水患,造福人民 D 曾担任秦国蜀郡太守 2、1992年我国开始在长江上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远在战国时期,我国先民也曾修建了一项利国利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 大运河 B 灵渠C 都江堰 D 白渠 3、下面对都江堰的描述,正确的是 它是在战国修建的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它自战国修建至今仍完好如初,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A B C D 它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它的声音深沉而优美,1999.9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这件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中国古乐,令1500多名各界人士如醉如痴,迟迟不愿离去 4、这件乐器出土于 A湖北荆州B 陕西临潼C 湖南宁乡 D 湖北随县 5、它最能代表2000多年前我国在方面已达到很高水平 A 水利工程 B 音乐文化 C 绘画 D 雕塑 参考答案:1、C 2、C 3、B 4、D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