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789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2018中考语文满分特训 第一部分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 专项突破,第一部分 古诗文知识梳理,知识盘点,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而【F】: 时习: (2)不亦说乎 说: (3)人不知而不愠 愠:,并列连词,并且并列连词,并且,时常地复习【SJ:“时”意思为“按时”】,“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第1篇 论语,(4)吾日三省吾身 日: 三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6)传不习乎 传:,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7)温故而知新 故【F】: 新【F】:,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8)可以为师矣 以: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2、: 殆: (10)诲女知之乎 女: (11)是知也 是: 知:,凭借,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同“汝”,人称代词,你,此、这,通“智”,智慧,(1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 (13)其恕乎其: 恕:,凋谢,大概、也许,2. 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课后习题,2012山西、六盘水),学习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011永州,2010宁夏),(即使)大家不了解(自己),(也)并不生气,(这)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课后习题),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012山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11六盘水),几个人(一同)走路,(中间)一定有(可以当作)我的老师(的人)。,(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010曲靖),士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后习题,2011六盘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3. 成语积累 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课文理解 (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

4、友原则和态度?(2011宁夏),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态度:视交友为乐事。,(2)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012宁夏),“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010吉林),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不同的,别人肯定有自己所不具备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优点去学习,对缺点则引以为戒,这就是以人为师。,(4)论语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2010曲靖),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课本“孔子语录”中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山西),示例: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6)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2010曲靖) 变式提问: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010吉林),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