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659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用书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考纲解读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思维导图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吸收;d.大气逆辐射。(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a。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bc。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即图中的d。提

2、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过程如下面流程图所示:2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ae中,最能恰当表示大气垂直分布一般规律的是a,其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2)图ae中,具有明显逆温表现的是b、c、d。(3)逆温具有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如果将上面五图,按照无逆温到逆温生成、发展直至消失进行排列,那么正确的顺序是abcde。(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3、(2)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1)高海拔地区:(2)内陆地区:(3)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

4、小于陆地。5逆温成因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北京文综,72015广东文综,22015四川文综,3420

5、14安徽文综,33该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常结合自然地理过程示意图或相关等值线,考查大气受热过程、逆温及自然要素变化的影响。其考查形式中选择题较多,综合题偶有出现。考向一结合自然要素示意图考查大气受热状况(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题。1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答案C解析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

6、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2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

7、吸收地面辐射,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考向二利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自然现象(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题。3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以上,最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

8、日较差最大。(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45题。4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5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4.D5.D解析第4题,根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D项正确。第5题,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

9、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考向三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67题。6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7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

10、在差异答案6.A7.C解析第6题,仔细读图,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项正确。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D项排除。第7题,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上界高于强逆温上界,造成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C项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无关,A、B、D项错。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

11、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8题。8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 C D答案A解析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中,均有逆温层,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图大气能够垂直对流,利于雾霾污染物的扩散。考点二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一)气温的空间分布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海陆分

12、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流经处气温低,暖流流经处气温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2.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

13、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面右图表现的曲线变陡或变缓。在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二)气温的时间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1)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2)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3)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2016天津文综,4气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要素,往往结合区域等温线图,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气温分布特点和成因。考向区域气温分布特征及其成因1(2016天津文综)在天津市南部

14、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低 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答案C解析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2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答案B读图技巧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1)判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数值大小一般与纬度位置、地势高低、寒暖流等因素有关。根据数值大小求气温差。根据气温数值变化判断气温空间分布规律。(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弯曲的判读规律: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a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