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6560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第27讲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第27讲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考纲要求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讲考点,考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农村、城市的改革,考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对 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a.“文革”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b.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内容 a.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路

2、线。 b.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 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考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农村、城市的改革,(3)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改革开放 和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误区警示 “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 是”的错误方针是“文革”中“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十一届三中 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 误。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含

3、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 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实施:1978年,安徽、四川首先放宽政策,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 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初见成效,后在全国得到 普遍推行。 (4)改革管理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 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5)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 革。 巧思妙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内容 a.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

4、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c.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中共 十四 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效益,推动了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展延伸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农业是国民经 济的基础;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 城市,农村改革更为迫切;某些地方已经大胆地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 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思维启迪 有人说:“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对我国农村生产 关系的根本性改造。”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家庭

5、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 经营权和产品分配权交给农民,这种制度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性 质,只是扩大了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 一次重要调整。,术语必背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伟大局面。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 深远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

6、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 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 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 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 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2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读史指导 (1)史料1是现代文献史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 革,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到的变化表明全国逐步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史料2属于表格史料。理解该史料的关键是分析表格中经济成分构 成并分析数据发展趋势。表格内容说明了我国所

7、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史料应用 (1)史料1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改变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以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 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 (2)依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特点。 提示 措施:在农村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 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在城市,改革所有制形 式,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8、。 特点:改革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推广;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的方针。 (2)特点 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 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9、典例 (2017年北京大学特优测试历史模拟)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 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 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 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解题关键 比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 答案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生产资料的

10、公有制,并未实现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体现了农村经营的不断 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非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仅 仅掌握对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故D项错误。,1.(2016北京东城期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是中 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包括 ( )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解放思想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成分 A. B. C. D. 答案 A 本题可用排除法。改革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不是扩大公有制经济成分,故错误

11、,选A项。,A,2.(2017北京丰台期末)新中国某一时期,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 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 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这一时期始 于 ( ) A.1950年 B.1953年 C.1958年 D.1978年 答案 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涉及的内容,概括起 来就是“交足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度的特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度。故D项为正确答案。,D,图8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12、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3.(2017北京文综)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C,答案 C 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 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 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 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 上可以排除A、B、D三项。,4.(2017北京丰台一模)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 行批

13、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一举措 ( ) 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体现 废除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有利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 A. B. C. D. 答案 C 企业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体现, 故正确;1984年时,中国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故 错误;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正确;股份制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C,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a.20 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遭遇挫折。 b.国内的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过程 a.解

14、放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b.明确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e.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 商品市场体系 基本建立。 (3)意义 a.

1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 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b.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已达到小 康水平。,巧思妙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特别提醒 我国的经济体制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 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a.创办:从 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 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 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注: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喀什作为中国第 六个经济特区) b

16、.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 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 以 市场调节 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发展外向型经济。 c.影响: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 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a.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以后,国家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一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c.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自 1988年起,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 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经济技术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