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5341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佳肴,礼记,虽有佳肴,礼记,古代杂文,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文朗读,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yo,qing,yu,xio,字词注音,词语解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 旨: (3)虽有至道,弗

2、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8)学学半 学:,即使,不,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己,自我勉励,促进,大概,表推测,教,古今异义,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虽有佳肴选自 学记,又名礼记集解,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

3、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文学常识,课文翻译,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之后就会知道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

4、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合作探究,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类比论证。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合作探究,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虽有佳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脉络梳理,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念终始典于学,拓展迁移,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自始自终想着学习,课外作业,默写课文,四、一词多义 学 其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教,向别人学习,表示推测,它的,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