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530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学校看我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作为全书的第一部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必备工具之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人在社会中生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地图知识与技能,以及认识社会的能力。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勇于积极主动发言,这是学生的长处;但能力欠缺,缺乏合作;知识薄弱,涉及面窄,这是学生的短处。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教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

2、掌握地图的三要素。2、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过程与方法:通过“迎嘉宾-话校园-饰校园-送嘉宾”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将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自己介绍学校的活动中,了解家乡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地图三要素依据:由于本节内容是全书的第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而“怎么看”-掌握“地图三要素”是实现“看什么”最关键的环节。突破: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层层设问,教师引

3、导学生思考,共同探究,充分发挥传统讲授法的效用。教学难点:利用地图三要素获取社会信息依据:初一学生刚接触地图,思维和认识上都没形成习惯,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突破:选材乡土化,拉近知识点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更乐于参与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愿参与,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自觉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真谛,抓住学习的本质,探索并拓展其思维。1教法:趣味教学法和讲授法结合。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五、教学流程(一) 导入新课第二届里叶荷花

4、节开幕式将在我校举行,为了方便嘉宾访问参观(迎嘉宾),请你画一幅校园平面图,然后让大家动手画平面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画校园平面图,进入课题简单直白,学生可以很快明确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二)新课教学活动一:话校园 认识三要素选择两位同学展示平面图并作出陈述,在陈述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两幅图虽然都是大洋初中平面图却有巨大的差异。引发学生思考:同样一个学校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呢?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地图三要素,根据三要素修改自己的平面图。并与正确的平面图进行比对,查漏补缺。设计意图:通过“话”(介绍)自己的平面图,了解到平面图

5、缺少方向指示和比例尺是不行的;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归纳地图三要素;通过修改平面图并与正确的平面图进行比对,认识“地图三要素”。活动二:饰校园 理解三要素1. 理解三要素-方向情境一:为了增添隆重喜庆的气氛,学校准备在女生楼、一号教学楼和实验楼悬挂横幅,请问:女生楼位于一号楼的什么方位?实验楼位于一号楼的什么方位?让学生根据课文及原有知识回答;教师在讲解时首先要对指向标加以强调,对于不正确的回答予以纠正,同时还要注意学法的指导,给出坐标的定点。展示“大慈岩镇地图”,提问:1.大慈岩村在里叶村的什么方位?2.镇上河流的走向是怎样的?(此处是重点之一,教师要重点指出指向标的角度发生改变)展出地球仪

6、,给出三个坐标,引发学生思考三个坐标的方位。(此处是重难点之一,但由于本节课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第一课,并且地球仪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涉及,所以在讲解时只要求学生能根据经纬线了解方向便可)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中,我们怎么判定方向?(引出一般定向法)通过“方位我知道”环节,由学生来完成表格,巩固常用定向法设计意图:先由平面图引出指向标定向法,再过渡到地图学习,并加大了指向标的难度,由浅入深,巩固知识点。然后通过地球仪引出经纬网定向法;接着点出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的情况下,要用一般定向法。最后学生小结具体内容,教师辅助补充,以表格形式小结地球三要素之方向的学习,一目了然,突破了重点,充

7、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理解三要素-比例尺情境二:在悬挂横幅的同时,为了迎接重要嘉宾,学校需要铺设红地毯,根据路线图。如果学校购买了200米红地毯,在平面图上量起来是10厘米,它实际缩短了几倍?在明确概念和表示方式之后,首先通过两个例子加深比例尺的学习 接着展示大慈岩镇地图和浙江省地图,引出比例尺大小的学习,让学生思考:由于比例尺的不同,地图有哪些不同的表现?通过完成表格,学生理解“大小详,小大粗”。设计意图:比例尺是难点,首先需要先讲清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式,认识比例尺;再通过习题,理解巩固比例尺;观察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图,回忆数学分式知识,解决比例尺大小问题;最后以表格使难点具

8、体化,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突破难点。3、 理解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情境三:刚才同学们画的平面图中,很多同学用了不同的符号、文字,这些符号、文字和数字注记,都是地图的语言图例和注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到图例和注记的概念,简单地加以区别,并明确表现形式。分男女生两大组,进行小组竞赛。设计意图:讲解图例和注记概念,知道两者区别,通过地图明确表现形式,通过“画”、“猜”活动加深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活动三:送嘉宾 运用三要素创设情境:访问结束后,嘉宾们决定到新安江走走,再坐车返回。展出建德市新安江的交通图,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1.查找建德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并说出他们在市府的什么方位,2.说出新安江

9、的流向,3.找一座自己感兴趣的大桥和隧道计算他们的长度;要求小组讨论5分钟后,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解决重难点的一个综合环节,问题设置由简到难,三个问题对应三要素的运用,巩固重难点;小组合作、代表发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取材本土,学生感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三)新课小结提问:如果由你来表述“我的家在哪里”你将如何介绍,请谈谈你的感悟。让学生进行自主回忆和归纳,对于学生遗漏的重要知识进行补充,错误的进行的纠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梳理了知识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四)布置作业这一环节,采用开放性评估题:我的家在哪里画一幅学校到家的路线图设计意图:课外探究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维持学生对地图三要素持续学习的兴趣,联系实际,从熟悉的事物出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回归课题-“我的家在哪里”。六、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尝试成功2、如何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