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315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战国争雄课件 川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战国争雄,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及其地理方位。 (2)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3)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_年。 2.战国七雄:_。,公元前221,齐、楚、燕、韩、赵、魏、秦,【图文要点】,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特点:铁兵器出现;_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军队庞大, 争夺激烈。 2.战役:“_”和_。 3.军事家:_和白起等。 三、合纵与连横 1.背景:战国中后期,_力量强大,对_构成威胁。 2.合纵:六国

2、出兵联合进攻_。 3.连横:秦采用_的办法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步兵,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孙膑,秦国,东方六国,秦国,各个击破,【要旨提醒】春秋时期的战争具有争霸的性质,战国时期的战争则具有兼并战争、统一战争的性质。,【判断抢答】 1.战国时期,仅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 国,在历史上称其为“战国七雄”。( ) 提示:注意题目中的“仅剩下”一词。战国时期,除了七国 外,越国地盘不小,但势力不强,后为楚所灭。其余则为小 国,如宋、邹、卫、鲁等,影响力较小。“七雄”长期左右 形势发展。 2.战国时期,郢、大梁、邯郸、临淄、咸阳等五个诸侯国的 都城都地处黄河流域。( ) 提示:

3、郢是楚国的都城,在长江流域。,3.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一样,都属于兼并性 的战争。( ) 提示:春秋时期的战争属于奴隶制大国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 战争属于封建兼并统一战争。 4.战国争雄不仅有战争上的争雄,也有外交上的争雄。( ) 提示:以七国争雄为核心内容的战国纷争,在军事和外交两条 战线上同时展开,且交互影响.这就使纷争更为复杂和尖锐。,5.战国时,苏秦劝说齐王与秦绝交,联合其他四国一起攻秦。 苏秦的目的是希望“合众弱以攻一强”。( ) 提示: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主张,面对秦国力量的强 大,其他六国应该联合进攻秦国,“合众弱以攻一强”,即 “合纵”。,春秋之后,我国历史

4、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逐渐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在争霸和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趋向统一。,探究主题 战国时期的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于是六国从(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 史记苏秦列传 “(张仪)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于今。” 谏逐客书,【探究思考】 (1)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兵器、兵种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材料一来看,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变化: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特点:交战双方投

5、入的兵力越来越多,争夺空前激烈。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人们更加重视对军事的研究。,(2)阅读材料二,合纵、连横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你能通过简单的图示,形象地说明合纵、连横的含义吗? 参考答案:含义: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 图示:例如,,(3)史书记载,西周中后期的诸侯国有数百个,到春秋初年还有140多个,再到战国初期,诸侯国就更少了,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反映了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探究主题 战国七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中国历史朝代歌,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探究思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参考答案:,(2)参考材料二,说说你打算怎样记忆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方位。 参考答案:用顺口溜法: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或用图示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