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195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用)2018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中考【语文】,第三 部分,专题十二:议论文阅读,备考指南,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有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 三者关系是: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备考指南,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

2、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备考指南,如何找论点,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必须是统领全文、简洁、鲜明的中心句。 1、分析标题:有的标题直接就是论点,有的标题不是论点,但也揭示了讨论的范围,是论题,可以顺着标题去寻找论点。 2、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论点有时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也有时出现在文章论述过程中。 3、分析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备考指南,论据,论据,事实论据:运用典型的人和事做论据,它既可以是较为概括的事实,也可以是具体事例,或一般统计数字。,道理论据:即一些真理、名人名言、格言

3、、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备考指南,论证,论证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1、举例论证:列举事例来证明观点 2、道理论证:运用真理、名言等来证明 3、对比论证:用其他事物来进行对比证明 4、比喻论证:用比喻句来证明观点 5、引证:引用他人的话来证明观点,备考指南,三、议论文的结构及层次,一般结构:,1、提出问题(引论) 2、分析问题(本论) 3、解决问题(结论),备考指南,其他结构:,横式结构:总分结构 (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 并列结构,纵式结构:递进结构(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三、议论文的结构及层次,备考指南,四、议论文的论证类型,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

4、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批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反面树立自己的正确论点。,备考指南,五、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同时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备考指南,六、议论文阅读的题型,一、议论文要点的回答: 1、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分析; 2、议论文的全文结构和某一段的结构;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二、具体分析的题型: 1、字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2、概括段意; 3、分析论据的作用。,备考指南,六、议论文阅读的题型,三、开放性试题: 1、针对文章中某一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针对文章内容,提出你的建议、解决办法等; 3、结合文章的观点,也写出一些论

5、据; 4、谈谈自己的感受。,备考指南,2015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2题。(13分)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

6、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

7、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

8、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真题剖析,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案】19、成为你自己。(2分) 【解析】标题就是文章的中

9、心论点。 20第3自然段中“由此可见”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3分) 【答案】20“此”措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答到大意即可)(3分) 【解析】此题文本中找“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

10、,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可以概括愿意有像拿破仑那样的经历,但不愿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 21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4分) 【答案】21“你自己”具有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内心生活。(2分) 怎样成为“你自己”: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2分) 【解析】文本中找答案“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与他不是他自己相反就可以了。 22文章运用了大量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4分) 【答案】22显得亲切自然,

11、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答到其中两点即给满分)(4分) 【解析】问答式就是一问一答,想想它是什么修辞手法呢,是设问,设问有什么好处呢?这样问题便容易回答了,要不然没见过这种题,不知如何回答,转化一下便简单了。设问有什么好处呢?我们都学过了。先看看设问常见用法 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再看设问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

12、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使用一问一答式,可以使读者有有一个简单的思考,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缓冲的过程吗?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故此题不难,就是一个变化过程罢了。,真题剖析,2012江西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

13、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

14、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

15、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 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新课 标 第 一 网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

16、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 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 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