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732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儒的演变 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会秩序崩溃,儒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间。由于他们都是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所以还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以教书、相礼谋生,成为社会上最早一批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人。他们有专门的服饰,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专业,例如看风水、操办丧事等。 儒家与儒学的形成 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学是儒家学派所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知识,传授弟子,创立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范

2、畴的思想体系,教人做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的由来 儒在古代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人。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员,身份崇高,他们掌管教化,通习礼乐道艺。,思考:,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讲析: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

3、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孔子生平,一、孔子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1: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 论语颜渊,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核心: 1.“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2.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一、孔子的学说,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教育思想: 1. 有教无类;2.学习要实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 其它因材施教等,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岁寒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论语名句,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

7、成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当仁不让,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孔

8、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在55岁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原因是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另外,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儒家学派后来受到推崇是因为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

9、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的现象不能不有所遏制,而不至于公然以天下为敌,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和施政方略。当然,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

10、题从政治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理、政治观念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水唯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圣人胸中有大道 得失成败在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归纳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 ,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政

11、治上,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奴隶制王权衰落,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

12、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儒学在海外的影响非常大,遍及东南亚,甚至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儒学的影响。 儒学对日本的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前,儒学在日本思想界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即使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仍深受儒学影响。在政治上,日本人着重儒家的道德自觉精神。在企业经营上,强调和为贵的诚信精神,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就是儒家敬业乐群精神的最好体现。在家庭观念上,日本人也特别强调孝道。 儒学对新加坡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

13、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自古以来,韩国对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研究十分突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孔子:影响,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

14、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这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什么?应该怎样看待?,“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二、老子的学说,1、老子和道德经,老子 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老子 体例 老子全书为警句格言形式,蕴含哲理。书中言道字达七十多处,言德字达四十多次,故老子亦被尊称为道德经。 主要内容 老子主要阐述老子的哲学观点。 价值 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后来与儒佛两家鼎足而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主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

15、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可见老子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二、老子的学说,2.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1.“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二、老子的学说,2.老子的

16、政治主张:,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老子中的名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_。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天网恢恢,_。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之所倚,_。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