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7071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沪教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专题复习 第6章,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下图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并在图中空白处填写答案。 1.溶液的组成及物质的溶解度:,答案:溶质 溶剂 均一性 稳定性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温度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100 g溶剂 饱和状态,2.溶液组成的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组成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计算 称取 量取 溶解 转移,考点 1 溶液 1.溶液的成分及特征: (1)成分:溶液是混合物,从宏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从微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构成。 (2)特征:从宏观上看,溶液

2、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从微观上看,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间,并且在不停地运动。,2.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概念中的要点: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相互转化(氢氧化钙除外):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无关,但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100 g溶剂中; 状态:达到饱和时; 单位:以克为单位。,(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可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曲线较陡:表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曲线平缓:表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确定结晶的方法或提纯混合物的方法。 a.结晶的方法: 溶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结晶;溶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结晶。,b.提纯混合物的方法: 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当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提纯。 确定溶液的状态:溶解度曲线下面区域内的点所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面区域内的点所表示的溶液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典

4、例】(2013福州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1)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 _。 (4)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 _。 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判断和掌握能力。解答 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溶质 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t1 时,乙的溶解度等于甲的溶 解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降低;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应采用降温结 晶的方法使其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 因为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 后,甲析出晶体 仍然饱和,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只要 比较出t1 甲的溶解度与t2 时乙的溶解度大小即可,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 甲的溶解度大于t2 时

6、乙的溶解度,所 以降温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溶解 度的概念,t1 时,甲的溶解度为65 g,故50 g水中最多溶 解甲的质量为65 g2=32.5 g,因此加入20 g的甲时,所得溶 液不饱和,再加入30 g时不能完全溶解,此时溶液达到饱和, 升温至t2 时,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90 g,故50 g水中 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90 g2=45 g(20+30) g,故溶液仍饱 和;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 全部溶解,说明其溶解度变大,应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导致。,答案:(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B 甲物质溶

7、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考点 2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的配制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100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关于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 依据:溶液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公式:Aa%=Bb%(A、B分别为稀释或浓缩前后溶液的质量;a%、b%分别为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固”配“液”,固体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二是“浓”配“稀”,浓溶液的取用需要用量筒量取体积,不需要托盘天

8、平,量筒共用到2次。,(2)误差分析。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如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量取水时俯视读数等。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等。,【典例】(2013泰州中考)下列关于配制50 g 10% NaCl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需称取NaCl 5 g B.用50 mL量筒量取45 mL水 C.溶解时须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配制。配制50 g 10%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50 g10%=5 g,水的质量为50 g-5 g=45 g,

9、所以A、B说法正确;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C说法错误;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度,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D说法正确。,考点 1 溶解与乳化 1.(2013北京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 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解析】选C。本题考查溶液的定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牛奶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2.(2012鄂尔多斯中考)餐具上的油渍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涤,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 A.氧化作用 B.吸附作用 C.催化作用 D.乳化作用 【解析】选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餐具上的油渍分散成小液滴,从而使水和油不

10、再分层,并能随水流动。故选D。,3.(2012泰安中考)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解析】选D。溶液指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溶质;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的性质(如密度等)都相同。,4.(2012营口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滴入试管中与固体充分接触。可以使U形管内的水面左高右低的液

11、、固组合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硝酸铵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解析】选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会有氧气放出,使试管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会出现U形管内的水面左低右高,故A错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使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会出现U形管内的水面左高右低,故B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试管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会出现U形管内的水面左低右高,故C错误;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U形管内的水面也无明显变化。,考点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2012衢州中考)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

12、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解析】选C。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2.(2012德州中考)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

13、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解析】选A。向两种溶液中加水,溶液都不会有固体析出,没法区分;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会继续溶解,而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可以区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会有晶体析出,而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可以区分;保持温度不变,饱和溶液蒸发水分后会有晶体析出,而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可以区分。,考点 3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2013泰安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 时,

1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 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 降至20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5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A说法正确;50 时,A的溶解度是50 g,50 g水中溶解25 g A达到饱和,所以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B说法正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

15、降温可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说法正确;5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BC,降至20 时,A、B仍为饱和溶液,由于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A,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20 时A的溶解度大于50 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D说法不正确。,2.(2012泸州中考)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 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 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析】选D。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明确溶解度曲线中点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溶解度有单位,故A错;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对应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没溶解的溶质存在,故B错;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对应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A、C两点对应溶液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饱和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定值,故D正确。,3.(2013资阳中考)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