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4702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1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学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全国通用 (共10张PPT)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望天门山,古诗朗读,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字词注释,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

2、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字词注释,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古诗译文,诗文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

3、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写作运用,动静结合,回环跌宕 这首诗写的是“望”中景象,前面写静,静中有动;后面写动,以动衬静,中心是突出天门山的壮丽奇伟,却使人如入画中,心潮激荡。诗中“中断”“东”,“开”“回”两两相对,回环跌宕,加强了动感。,写作运用,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动静结合,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所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情趣盎然,形成回环跌宕之效。 如写夏日的校园,既要抓住校园里的景物进行静态描写,也要抓住师生活动进行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夏日的校园美丽。又如写我熟悉的一个人时,描写人物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小测试,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所作,他也被称为( ),与( )合称为“大李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