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674695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鉴赏技巧-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精校解析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鉴赏技巧基本知识修辞手法比喻:如、像、若、好似、仿佛、成了、是 相似点 对象特征比拟:有动词来陈述静态事物或无生命事物 移情于物借代:特征代本体、局部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夸张:数量词、变形 突出点 对象特征对偶(只限于词曲中):意思相近或互为补充 对象特征 排比(只限于词曲中):句式整齐 铺陈渲染、强化感情反复:重复词语 明确反复的内容,根据作用展开分析情感反问:问号、语气 明确是肯定、否定还是猜测语气,明确对象或 原因 情感双关:形容词、名词 事物特征和人物心理感受、名词的语境义(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如何使用。(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比喻

2、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传神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诗中有情 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渲染烘托 乐景哀情 反衬 景物之形象特征 诗人之精神品质 古人古事的特点 自身、现世 情感:怀人伤己、怀古讽今、理性

3、思考借景抒情拟人托物言志(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方式。(2)结合诗句阐释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或托什么物言什么志或借怎样的古讽怎样的今。(3)明确表达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对比借古讽今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渲染、烘云托月(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白)间接抒情(隐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托物言志(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即事感怀)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比兴、用典、联想和想象(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

4、怎样的感情。结构特点开门见山、铺垫、逐层拓展、环环相扣、点面结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等小中见大、以景结情、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实写、虚写景物之特征 描绘某种情境 渲染某种情感动静结合:有动词和表声响的词语 画面+情感视角变换:方位名词、时间概念 辨析视角 明确方法二、典例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酒楼秋望华岳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吴城览古陈 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或: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或: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

6、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答案】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 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借景抒情(融情入

7、景)。 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 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题大庾岭北驿唐 宋之问阳月

8、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借景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对故乡的思念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

9、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样,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就一点阐述赏析即可,手法2分,结合诗句2分,情感2分;从其它角度结合本诗恰当分析也可酌情给分。)三、答题技巧再汇总(1)答题步骤诗歌表达技巧题多会考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修辞技巧等。答题的基本模式均是明技巧析运用阐效果。效果的阐释和分析着重从描绘景象、抒情效果上切入。(2)答题技巧诗歌表达技巧内容繁杂,难度较大,但识记一下歌诀可帮助快速梳理、打通相关内容。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

10、,铺陈排比并比兴。(3)注意事项:易混表达技巧辨析1、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如“比兴”中;还有对比、用典等等。2、比喻和比拟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把甲当作

11、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3、借喻和借代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4、对偶和对比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5、排比和对偶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上下两

12、句字数一样。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6、反问和设问(1)反问是答案就在问句中。设问是先问后答。7、对比和反衬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所要表达的。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句句对比,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

13、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1)反衬是两个事物,而对比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2)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3)对比必须把双方都写,而反衬可只出现次要方,如以景衬情,以声衬寂。(4)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8、烘托和渲染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常说成侧面烘托,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从相关的次要方面下笔,以达到写主要方面的目的。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者、少年、耕者

14、、锄者的行为,皆因罗敷的美而导致,这就是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直接进行铺陈式描写。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此凄清景象,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渲染的作用常说成渲染了一种的气氛。9、烘托与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两事物相关。而“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两物有相似性或可比性。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是侧面烘托,通过写人们的反应来写琵琶曲。三国演义中先写徐庶的精明再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以徐庶衬诸葛亮。10、象征和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相似性。)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可以象征革命者,也可以象征春的使者;重在表现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品质。象征可以象征别人,也可以是自己。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托”借、假托的意思)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11、借景抒情和托物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