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594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 下 人教版,(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期末综合评价,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滑稽(j) 选聘(pn) 恍惚(h) 心有灵犀(x) B.头颅(l) 气氛(fn) 修葺(q) 锲而不舍(qi) C.幽寂(j) 尴尬(gn) 决眦(z) 身体不济(j) D.鸡豚(tn) 浆液(jing) 闲暇(xi) 飞来横祸(hng)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喧嚣 商酌 募捐 群蚁排衙 B.契约 妥帖 消蚀 任重道远 C.迸溅 静谧 伫立 仙露琼浆 D.竹篾 癫狂 矜持 怏怏不乐,解析“横”读hng。 解析“消

2、”应为“销”。,D,B,3.(2016广西桂林中考)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央视“歌从漓江来” 2016端午特别节目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4.(2016湖北咸宁中考)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波浪高昂的战斗激情。) B.“挑衅”“炫耀”“目空一切”“油嘴滑舌”(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3、C.在5月到来之时,那千百年来孕育过无数生命的大沼泽,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这句话中画横线部分是主语。) D.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藏族医生洛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个句子没有语病。,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修辞方法、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成分分析、病句辨析等知识。C项画线句子中的“在5月到来之时”是句首状语,主语部分是“大沼泽”。,A,C,5.(2016湖北咸宁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我看清

4、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西望,最远处是一排连绵的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中“天渐渐亮了”才可观景,故为起始句。因天亮就首先“看清周围”,在后。 中“最远处”与中“稍远处”构成前后关系。中提及“丘陵坡地”与中“丘陵之间”前后承接。,D,6.填空默写。(3分) (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 _;而那过去

5、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会当凌绝顶, 。 (5)贾生中诗人借题发挥,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的两句诗是: , 。 (6)约客中描绘诗人候客不至而焦躁期望的心情的两句诗是: _,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山重水复疑无路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览众山小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7.(2016湖北咸宁中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6、。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如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D.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的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蚯蚓和狐狸嘲讽吹牛皮说大话的人。,解析本题是对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考查。在平时阅读名著时注意对这些知识的积累。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儒家经典之一,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之选集,据说为西汉戴圣所编纂。,A,8.(2016福建龙岩中考)综合性学习。(9分) 某语言学者对闽西方言的使用与保护问题作了一次摸排调查。下面是他收集到的零碎资料,请分析、梳

7、理和整合这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有位老华侨回到阔别已久的龙岩,熟悉的乡音,绵绵的乡情,使他情不自禁赋诗一首:少小离家古稀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发小相见喜相泣,一曲山歌丝竹醉。 材料三:学生:“为什么我感觉不到这首诗押韵呢?” 老师用客家话朗诵了一遍,说:“这下你感觉到了吗?” “感觉到了,很好听!” “方言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是声音的活化石,最能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四:一位旅客说:“我真希望在冠豸山机场的广播里,除了听到普通话和英语外,还能听到我们的家乡话!”,(1)依据上面漫画,说出方言使用弱化的三个原因。,(2)从上述材料中筛选、提炼

8、出保护方言的意义。,父母亲不与孩子讲方言,没有使用方言的家庭环境;学校不许学生讲方言,没有营造健康的方言语言环境;有些部门、单位重视推广普通话,禁止说方言,社会上没有形成尊重方言的习惯。(意思答对即可。) 方言使人感到亲切,给人家的温暖;乡音能使人得到感情慰藉;家乡话使人记住乡愁,不忘故土;方言有特殊的韵味,感染力强;方言是声音的活化石,记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思答对即可。),(3)请提出保护和传承方言的三个措施。,父母应改变观念,在家里养成用方言交流的习惯;学校要尊重方言交流,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学校开设方言课,开展方言文化活动;用录音、视频、文字等

9、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进行收集、保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戏曲、讲座等方式适度传播、宣传方言。(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内容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读懂材料是做题的前提。材料一是三幅画,表达的是在家庭、学校及单位都要求讲普通话,不要讲方言的内容;材料二讲一位老华侨听到乡音激动吟诗抒怀的故事;材料三讲方言“是声音的活化石,最能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材料四讲一位旅客希望听到乡音。读懂材料内容后,然后做题。(1)材料一中三幅画表现的就是方言弱化的原因,把三幅画的内容叙述出来即可。(2)保护方言的意义,应从方言的作用方面考虑,材料二、三、四都是这方面的内容,结合材料概括即可

10、。(3)提出保护方言的三个具体措施,可针对材料一导致方言弱化的三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春 望 杜 甫 (2016山东济南中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

11、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解析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项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项错误。,D,(二) (2016甘肃兰州中考) 郢人有遗

12、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选自韩非子),【注】遗(wi):给,送。书:信。过:错误,过失。,1.结合链接材料,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链接材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说”的义项有:陈述,解说。言论,主张,学说。劝说,说服。通“悦”,喜欢,高兴。 2.对郢人“过书举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夜晚灯光昏暗 B.一边说一边写 C.曲解了原意 D.有意讨好燕王,燕国国相收到信并解

13、说信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说”一词多义的用法及文言文翻译。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文中郢人因对持烛者说“举烛”,在书写时不小心写了“举烛”二字。可判断选B。,3.“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4分),燕国国相解释郢人信中“举烛”的含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牵强附会,曲解原义,以误传误,穿凿附会学风的批判。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阅读能力,我们要学会由此及彼。,(三)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2016湖南娄底中考) 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

14、,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如果说河流算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

15、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