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5360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3课时)1以制备Al(OH)3实验为例,体验制备实验的设计思路、制备条件的选择。2学习利用实验室或自然界易得原料设计、制备所需物质,培养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一、选择实验条件不同的操作下AlCl3和NaOH溶液的反应:向盛有2 mL 0.5 molL1AlCl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2 mL 0.5 molL1 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向另一支盛有2 mL 0.5 molL1 NaOH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2 mL 0.5 molL1 Al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二、优化物质制备方案应遵循的原则优化物质制备方案应遵循的

2、原则是_。答案:一、出现白色沉淀,沉淀逐渐增多Al33OH=Al(OH)3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Al34OH=AlO2H2O,3AlOAl36H2O=4Al(OH)3二、原料廉价,原理绿色,条件优化,仪器简单,分离方便一、制备氢氧化铝实验原理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反应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铝和铝的化合物都可以用来制取氢氧化铝。用较纯净的铝屑制取氢氧化铝有多种方案:方案一:AlAl2(SO4)3Al(OH)3涉及的反应:2Al6H=2Al33H2;Al33OH=Al(OH)3

3、或Al33NH3H2O=Al(OH)33NH。方案二:AlNaAlO2Al(OH)3涉及的反应:2Al2OH2H2O=2AlO3H2;AlOH2OH=Al(OH)3或AlO2H2OCO2=HCOAl(OH)3。方案三:涉及的反应: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3H2;Al33AlO6H2O=4Al(OH)3。从以上三种方案的试剂用量来看,方案三制备1 mol Al(OH)3需3/4 mol H和3/4 mol OH,酸与碱的用量少,是最佳方案。如果选用含Al3的物质如明矾、Al2(SO4)3等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则可以选用以下方案:Al33OH=Al(OH)3或Al

4、33NH3H2O=Al(OH)33NH,但由于氢氧化铝与强碱会发生反应:Al(OH)3OH=AlO2H2O,因此选用强碱不好控制,选用弱碱较为理想。如果选用纯净的氧化铝为原料,可直接用强酸溶解1份质量的氧化铝,用强碱溶解3份质量的氧化铝,然后混合两种溶液,利用盐类水解制备氢氧化铝,与由铝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三类似。二、制备Al(OH)3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铝,都要用到过滤操作。过滤时滤纸应大小合适,在漏斗中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稍低,用水湿润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漏斗放置在漏斗架上,调整好高度,使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下端斜面向外。向漏斗中加入液体须用玻璃

5、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2以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选用的铝屑需要先除表面上的氧化膜。方法是:在烧杯中加入约50 mL稀NaOH溶液,再放入足量的铝屑。给溶液稍加热,12 min后用倾析法倒出稀NaOH溶液,用蒸馏水把铝屑冲洗干净,干燥。称量铝屑的质量,将铝屑分为等质量的四份,在盛有1份铝的烧杯中加适量稀硫酸,使铝屑反应至不再有气泡时趁热过滤;在盛有3份铝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使铝屑反应至不再有气泡时趁热过滤,然后将两次过滤得到的滤液倒在一起反应。3选择以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每制备1 mol Al(OH)3理论上各需H、OH3/4 m

6、ol,但实际操作中H、OH各3/4 mol不能将铝恰好完全溶解。建议加入稍过量的酸和碱,尽量使过量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但不要过量太多。4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胶状沉淀,过滤较慢,为加快过滤速度,可以选用孔隙大的快速滤纸过滤。5判断产物是否为Al(OH)3的办法:取产物少许放在蒸发皿里加热,白色胶状固体分解成白色粉末,有水蒸气出现。三、与试剂的滴加顺序有关的反应1NaOH和AlCl3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无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Al34OH=AlO2H2O

7、Al33AlO6H2O=4Al(OH)32NaAlO2和盐酸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AlOHH2O=Al(OH)3Al(OH)33H=Al33H2O向盐酸中滴加NaAlO2溶液,开始无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AlO4H=Al32H2OAl33AlO6H2O=4Al(OH)33Na2CO3和盐酸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无现象,后产生气泡:COH=HCOHCOH=H2OCO2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CO2H=H2OCO2知识点1 Al(OH)3的制备【例题1】 (2011江苏模拟)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三名学生做制备氢氧化铝实验,桌上都放有同样的

8、药品:231 g浓度为70%的硫酸,含杂质苛性钾20%的烧碱140 g及足量的铝屑,三位学生分别制得氢氧化铝w1 g、w2 g、w3 g,实验的三种方案示意图如下:(1)从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产率等因素分析,哪个学生实验方案最佳(用甲、乙、丙序号表示):_。(2)三位学生分别制得氢氧化铝质量大小的顺序为(用w1、w2、w3序号表示):_。解析:有关方案的反应原理如下:甲:乙:丙:通过计算可确定上述试剂所能提供的H和OH的物质的量均为3.3 mol。可设三种方案均制得4 mol Al(OH)3,显然所用铝屑均为4 mol。从上述反应原理可推知:甲需4 mol OH和4 mol H,乙需1

9、2 mol OH和12 mol H,丙需3 mol OH和3 mol H。由此可知:制取等质量的Al(OH)3,方案丙所用原料最少,方案乙所用原料最多。反之,方案丙制得的Al(OH)3最多,方案乙制得的Al(OH)3最少。答案:(1)丙(2)w3w1w2点拨:在原理正确的前提下,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制备等量的产品时,所消耗原料的多少及价值、反应条件、实验的难易程度、反应的安全性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知识点2 Al(OH)3的性质【例题2】 向2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入2 molL1 NaOH溶液时,得到的Al(OH)3沉淀质量与所滴加的NaOH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试

10、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2)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是_。(3)上述两步反应用总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4)若溶液中有Al(OH)3沉淀0.39 g,则此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为_。解析:由图可知: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AlCl3溶液中发生Al3Al(OH)3AlO的转化。故A点表示得到Al(OH)3沉淀的最大值,B点表示Al(OH)3完全溶解,涉及的离子反应为: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4OH=AlO2H2O要生成0.39 g Al(OH)3沉淀时有两种情况:AlCl3过量,此时nAl(OH)3n(OH),

11、即2 molL1V103 LmL1解得V7.5 mL。当NaOH相对过量时,NaOH使Al3全部生成Al(OH)3后,又使沉淀部分溶解,此时nAl(OH)34n(Al3)n(OH),即42 molL1V103 LmL1解得V17.5 mL。答案:(1)生成Al(OH)3沉淀的最大值(2)Al(OH)3沉淀完全溶解于NaOH溶液形成NaAlO2溶液(3)Al34OH=AlO2H2O(4)7.5 mL或17.5 mL点拨:使Al3完全沉淀所需NaOH是使生成的Al(OH)3完全溶解所需NaOH的3倍。当nAl(OH)3n(Al3)时,可能有两种原因:n(OH)不足,n(OH)过量。1下列物质中既能

12、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NaHCO3(NH4)2SAl2O3Al(OH)3AlA BC D2在下列操作中,可得到纯净氧化铝的是()。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后,蒸干并灼烧B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蒸干并灼烧D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后,蒸干并灼烧3有下列四组物质,如果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入到前者中至过量,将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A稀硫酸、氯化钡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D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4以铝屑、硫酸、NaOH溶液、CO2

13、、氨水等为原料制取一定量的Al(OH)3,请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确定最优的方案。答案:1D解析:以上5种物质均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如: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正盐(碳酸钠)和水;(NH4)2S与盐酸反应生成H2S气体和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氨水;Al2O3、Al(OH)3都是两性物质,Al在金属中也具有特殊性,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2A解析:各选项所述变化为:因此,只有A项能得到纯净的Al2O3。3D解析: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相遇即产生白色沉淀:Ba2=BaSO4,A不符合。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发生的反应: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B不符合。硝酸银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钠溶液中只产生白色沉淀:AgCl=AgCl,C不符合。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发生的反应:Al33OH=Al(OH)3,Al(OH)3OH=2H2O,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4答案:见解析。解析:由于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制备Al(OH)3至少有两种方案:(1)AlAl2(SO4)3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