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411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前预习,复习旧知,1.什么是新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5.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知识梳理,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 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 ,

2、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中。 矛盾双方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 (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 的倾向和趋势。,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吸引,联结,相互依赖,统一体,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相互分离,(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 的,矛盾的斗争性是 的。 同一以 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 和相互贯通。 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矛盾双方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 对点训练1 遭受失败时,我们常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俗语来鼓励自己。

3、这句俗语体现了什么辩证法道理? 提示:失败与成功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对,绝对,差别和对立,相互依存,寓于,制约,既对立又统一,发展,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 中,贯穿每一事物 的始终。即 有矛盾, 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 ,分析矛盾,勇于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是指 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 不同 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 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

4、性。,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事事,时时,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矛盾着,事物,阶段,不同矛盾,3.二者的辩证关系 (1)相互联结: 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 表现出来。 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 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在一定场合是 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方法论意义 (1)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 。 (2)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 【提醒】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马与白马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马与马头、马尾的关系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普遍性,特殊性,特殊

5、性,普遍性,特殊性,精髓,哲学基础,对点训练2 填一填 下列做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 ) A.搞试点,推广先进经验 B.学习英雄、典型 C.居安思危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看问题一分为二 答案:ABD,知识体系,核心突破,要点一,准确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易错点拨】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同于哲学上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二者是个性与共性、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巩固练习1,有人在诗中这样描

6、述人生:“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飘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C 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材料中挫折、失意与人生的美好是对立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但正是挫折、失意才会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性。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2016浙江卷,40(2),节选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

7、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巩固练习2,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

8、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用这个知识点来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分析讲好中国故事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讲好中国故事能让世界人民正确认识中国,而如果面对抹黑我们的论调不作出回应,则会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舆论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答案:(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

9、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合作探究1,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跑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1)猫和老鼠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哲学上叫什么?,提示: (1)猫和老鼠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

10、家”,二者处于长期斗争的状态,因此,二者是对立的;另一方面,猫和老鼠相互依存,离开一方,猫和老鼠这对矛盾关系就不复存在,因此二者的关系又是统一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称为矛盾。,提示:(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猫和老鼠存在对立关系,为了在对立关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不断完善自己,这才有了双方的不断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猫和老鼠的利益对立,是因为二者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若世界上没有老鼠或者没有猫这种动物,就不会有猫捉老鼠、老鼠反被捉的利益对立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

11、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猫和老鼠都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共同发展。,(2)结合猫和老鼠的关系,分析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要点二,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深化拓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2016江苏卷,29)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巩固练习3,解析:A 材

12、料通过对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各自有不同的作用,说明了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时时有矛盾,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同一事物中具有不同的矛盾,C不选;材料没有说明时间问题,不涉及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D不符合题意。,(2014新课标全国卷,2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矛盾的个性在

13、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 B. C. D.,巩固练习4,解析:A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先试点后推广”是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再向其他地区或单位推广,这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个性表现共性,但说其优于共性是错误的,不选。表述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说得关吏哑口无言,只好连人带马统统放过。 “白马非马”论的荒谬之处在哪里?,合作探究2,提示: (1)“白马非马”论的荒谬之处在于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2)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既有马的特殊性,也有马的共性(普遍性),这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非马”论割裂了二者的统一。,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